教育所应追求的基本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乐观向上、胸怀宽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人,也是衡量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学校课业压力的负担、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干扰、网络中有害内容的诱惑,乃至家庭变故等均会造成干扰学生心理健康的种种隐患。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抵御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立和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呢,许多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甚至设立了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而在诸多为学生心理健康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中,美术课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只要冷静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美术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美术教学以其轻松亲切、意趣盎然的学科特点,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能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其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特有的密切接触,更有利于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消除学生抵制和戒备的心理,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美术学科所特有的对美的求索和对心灵的陶冶,都是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及其经典作品,同样能对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全社会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今天,应提高对美术教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发挥积极效用。

一、绘画陶冶学生心灵、培养良好道德情感

绘画艺术是人类美好心灵的结晶,是画者对于美的认识、向往和追求的具象展现。因此,只有美的心灵才能产生出美的作品,正所谓”画如其人”、”人品即画品”。学生通过对绘画艺术的学习,自身原有的美感天赋得到启迪,对美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积极健康的艺术理念产生认同感,从而必然地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和谐健康发展。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追求艺术的完美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学生身心世界和谐完善的过程。正如楼宇烈教授所说“艺术的完美离不开和谐,和谐精神是艺术的根本目标。”所以,成功的美术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良性心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探索美、发现美的积极精神入手,首先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进而收获美好的作品,将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思想感情的过程与美术的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