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秋天的树叶”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教师与幼儿应该是平等、民主、自由、对话的关系。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在主题活动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我班主题活动“秋天的树叶”开展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并对此进行了探索。

案例:秋天的花园到处散落着树叶,在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踩着树叶。小恒说: “我看到有一棵树上的叶子已经没有了。”小汇说:“这棵树的叶子好大,像扇子一样哦。”扬扬带着一脸的困惑说: “这种树上的叶子怎么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绿,真有意思!”……孩子们对树叶产生的兴趣出乎我的意料,我被孩子们一张张写满“为什么”的脸感动了。 “我们一起来研究树叶,怎么样?”我有点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大声地提议。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好”字,有的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于是,我确定了近期活动的主题——“秋天的树叶”。

反思: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当前兴趣和需要,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把握幼儿活动的动向,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点,通过抛、接球,使主题活动得以开展。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通过教师的带动被自发地调动起采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幼儿的需要,当然也要加上教师睿智的引导。假若当幼儿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就直接去查找资料告诉他们答案的话;他们的兴趣可能就不会如此高涨求知欲也不会如此强烈。

案例:活动开始之前,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树叶的开放性谈话: “关于树叶你们有些什么问题?” “那些树叶叫什么名字?” “有的树叶为什么到了秋天还不变黄?” “有的树为什么现在就没有树叶了?” “毛毛虫为什么喜欢吃叶子?” “叶子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 “仙人掌的叶子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小树林,我们商量好每人找一棵小树做自己的朋友,并仔细观察树上的叶子,做好相应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我及时地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敏说:“我看到叶子上有一根根细细的东西。” “我的也有,这是叶子的花纹吧!”丁丁接着说。 “叶子怎么会有花纹呢?”小凡不同意。我看见孩子们在争论,就引导幼儿说:“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资料吧。”

反思:与第一次散步时无意识的观察活动相比较,许多幼儿的观察都显得更加投入且细致了,他们都找了一棵小树,并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探究。接下来孩子们会不会自己去寻找一些答案?他们会自己去发现一些“小秘密”进而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吗?我开始为他们担心……

案例:孩子们把在小树林中记录下来的表格带回幼儿园展示,都争着发言。我帮助幼儿把调查到的东西以实物的形式出示或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他们对所有表格上记录到的树叶按特征进行分类,如按树叶的形状、颜色、用途等分类。在幼儿对树叶分类的过程中,这个主题的网络图随之产生了,网络图上既有教师预设的内容,又包含了幼儿生成的东西。

反思:主题网络图制定出来后,孩子们都特别积极地去翻书看,看不懂时还不时地跑来问老师。他们逐步知道了树叶上一根一根的细纹叫做叶脉,叶子下面的小尾巴叫叶柄……看着孩子们的活动,我的担心开始变为喜悦——幼儿有这样的能力对树叶进行深入地探究,他们做得很出色,这大概就是主题活动的魅力所在吧。

感悟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做孩子的引导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关注幼儿的经验与需要,睿智地引导,使主题活动顺利展开并不断深入。

主题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转向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言行,关注孩子的经验,了解孩子的需要,引导孩子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探索中生成新的内容,并将主题不断深入。教师的引导就需做到:首先,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要,为孩子的活动提供很好的指引;其次,引导孩子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他们以后更深人地开展活动打好基础;最后,引导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同时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使这一内容的主题不断深入。

案例: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问: “有的树的叶子为什么到了秋天会变成黄色落下来?有的树的叶子为什么到了秋天还是绿色的?”我没有马上给予回答,而是对孩子们说: “老师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去寻找答案吧,也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幼儿很感兴趣,分头去探究了。第二天,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一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扬扬带来了答案: “秋天掉叶子的树叫落叶树,不会掉叶子的就是常绿树。”佳佳不信: “不对,我昨天去花园捡树叶的时候就捡到了一片绿绿的叶子呢!”扬扬说: “那一定不是它自己落下来的,而是别人去采下来的。”佳佳委屈地说: “不是这样的,我亲眼看见它落下来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我提议: “我们再去花园看看吧。”在花园里,孩子们在观察时都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不一会儿,东东兴奋地叫了起来: “一片绿叶子落下来了!” “原来真的是这样啊。”终于,大家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常绿树虽然有时也会落叶子,但是它们不会同一时间一起落。找到答案后,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答案,而我,也沉浸在他们的喜悦之中。

反思: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了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完全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和信息,让幼儿感受到老师非常重视他们的探索,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信心更加充足。在与孩子的交往合作中,我通过幼儿间的争论及时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为组织集体教学提供了依据。当幼儿的矛盾在老师的参与帮助下得到解决、获得新的经验时,他们都极兴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从原先幼儿活动的“绝对主角”,重新定位于幼儿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学习也成为师幼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感悟二:主题活动中,教师还要做孩子的合作者——和幼儿一起尝试、合作、分享快乐和喜悦,并不断整合提升幼儿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善于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需要,将活动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或是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困惑及时纳入活动中,并和幼儿一起研究和寻找答案;要善于从他们的表现、小组争论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将有一定意义的、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集体教学的形式解决。

案例:有一天,孩子们拿着酸奶瓶、纸筒、皱纹纸等材料在摆弄,我跑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他们说: “我们在种树。”小文告诉我: “大树里长出了叶子,是大树给它们食物。”可是,辉辉不同意: “不对,是叶子给大树食物,所以,我的叶子是一片一片贴在树干上的。”孩子们议论着,有的同意小文的意见,有的则同意辉辉的意见。我装作不知道: “哎呀,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怎么办?” “我们又得去看书才能解决呢。”小汇坚决地说,看来孩于们是尝到了看书找答案的甜头了。通过查阅书,大家欣喜地发现,原来叶子上有叶绿素,它能产出食物给大树吃,而不是大树给叶子食物。

反思:只有在乎时用心地倾呼、观察幼儿,才有可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要用童心来理解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多是观察者、捕捉者。活动中,我学会了等待,故意比幼儿的需要慢一拍,有目的地压抑想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的冲动,让幼儿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

案例:小君、豆豆、扬扬等五六个小孩拿着树叶进行摆弄,小君发现把黄杨树叶和槐树叶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金鱼,这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孩子创作的欲望。于是,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创意拼贴”的角落,提供胶水、白纸、剪刀等材料,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那里成了孩子们的一个创意工作室。他们有的用树叶贴成了小鹿,也有的贴出了小乌龟、小刺猬……大家把完成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别提有多兴奋了。

反思:为孩子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现是很重要的。虽然由于技能方面的原因,幼儿的表达不是很完美,教师还是应积极肯定并张贴每个幼儿的作品,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创作后的成功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孩子的技能技巧在创造性表现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将孩子技能技巧的提高与个性化的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应是教师今后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感悟三: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学习探索和表达表现。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幼儿是在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调整和变化环境,将孩子的兴趣从好奇引向尝试探索,使主题向纵深发展。设置问题情境,适时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等,这些都是教师作为支持者角色参与主题活动时比较有效的办法。

主题小结: “秋天的树叶”这一主题活动持续了半个月时间。整个活动中,我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融入到孩子中,用平等的视角与孩子相处,我和孩子们互为主体,使教学成为一个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

这一案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又是出色的学习者。因此,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使他们能自主探索。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和幼儿一起工作、思考,始终关注着孩子的状态及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自然地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提供各种媒介和帮助,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积极思考,促进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

总之,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善于观察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及时生成主题。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积极的探索,让幼儿在与教师平等、和谐、对话的相互交往中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做孩子的阅读领路人

 >> 老师要做孩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