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游戏的开展应顺从儿童天性:1.幼儿园场地建设不必追求现代化,游戏场地的自然化吻合儿童天性;2.给儿童提供更多户外活动时间,自然环境下的游戏和活动更能促进儿童智慧和个性发展;3.亲近大自然不仅不会伤害到儿童,反而会保护儿童身心安全并促成其健康成长。

儿童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展开的。1840年福禄贝尔将自己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即今所称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而他并未使园内的孩子脱离与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可以在花园里种花植草、观察昆虫和小鸟,还可以在户外尽情奔跑和玩各种游戏。1923年陈鹤琴创建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中国幼教事业奠基人的陈鹤琴认为,“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的”,所以,“凡天气晴和的时候,我们就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1]但是,现在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中的儿童游戏大多在室内进行。即使儿童在户外游戏,其游戏场地也是人工设计的并充斥着人工制造的游戏器械。有研究者指出,在现代幼儿的情感体验中,有“不喜欢的物或不想做的事。如不喜欢树,害怕虫,不喜欢下雨,不喜欢晒太阳……”[2]这不由令人悚然一惊:这是孩子与大自然疏离造成的结果。人是自然之子,人需要阳光、空气、风霜雨雪、青山绿水、花木虫鱼、飞禽走兽等。让儿童游戏亲近大自然,乃是顺从儿童的天性,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智慧和个性发展,保护其身心安全并促成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幼儿园场地建设不必追求现代化。游戏场地的自然化吻合儿童天性

很多幼儿园在建设或修整儿童游戏场地时,要按照有关幼儿园游戏场地建设标准,平整场地和购买成套的商业制造的现代化游戏设施。实际上,这样花费庞大却并不能给幼儿游戏带来真正的好处。水泥或沥青地面,坚硬而冷漠,不及泥土地那样柔顺而亲和;即使是人工草坪或塑胶地毡,它的单调和浅薄,也远不如那野草铺就出的生机和厚实;那些人工的成套游戏设施,大多由钢铁和塑料制成,僵直而固定在游戏场地上,更无从产生天然物体的雄浑与灵动。

现代化的游戏场地,更多的是人工性、规范性和呆板性而缺乏自然性,用不了多久就让孩子习惯了。儿童在那里游戏和玩耍,是相对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最佳选择”。幼儿园放学时,我们确实能看见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游戏场地上流连忘返,那只是因为幼儿园内规定的游戏时间比较少,孩子们在放学时有了自由玩耍时间而造成的。有经验的家长只需用“我们到外边草地上去打滚”或“在路上随便您怎么玩”来诱惑一下,孩子们就会放弃幼儿园的游戏场,跟随家长到更广阔的、具有大自然意味的地方去游戏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