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一课的课题是《有几瓶牛奶》。下面就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说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三课时。本课教学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九瓶,一盒五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再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2.学生通过情境图的探究活动。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学间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凑十法”,并初步领会“凑十法”的含义,体会到九加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会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理念,我采用“引导——探究——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与学的活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

同时注重以多媒体课件和多种学具为凭借,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我尽力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上课开始,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喝牛奶”的学习情境,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提出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第一步是指导列式。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第二步是探索算法。本环节的教学,我安排了4个小环节:1.独立思考9加5的算法。2.小组交流9加5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算法。4.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为什么要安排4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9加5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用小棒代表两盒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伙伴听。然后,学生自由汇报算法,全班交流算法。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我并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因此,既要肯定他们逐个数的方法,又要尽量让他们也学会凑十法,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和其它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在全班里再说说,达到个性的优化。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本环节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填一填。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填空的题,是对凑十法进行了巩固。

活动二:看图列式计算。这个环节我是让孩子自己看图,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完善课题。

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发现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是9加几的算式。并相机完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