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案例中这位教师所希望拥有的知识是指向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的,然而,要想拥有足够量的知识对于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付出怎样大的努力,也决不能保证自身拥有的知识足以应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再者,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也由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专一方式而变得越来越开放,这就使得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权威的地位得以彻底改变,相对而言丰富我们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增强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其次,作为一位教师面对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去解答,不是去尽快寻找一个正确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方法等等。上面案例中提到学生想到用指南针和吸铁石的方法来防止自己掉队,假如授课教师非常清楚那样做从科学上是行不通的,然后以此向学生讲明,是否便意味着教师的尴尬得以解决了呢?事实上远非如此,因为学生的疑问或者问题是建立在他(她)具有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设想又是自己自觉主动地运用知识的结果,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意识。所以,此时教师的肯定、鼓励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大胆设想,另一方面要恰当地引导他们进行探究,解决问题,而这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之日,绝非是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解决消失,甚至有时恰恰是并未解决的问题成为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我们都知道,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之所以获得成功,这与他小时候校长的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大地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呢?”密不可分,正因为他对于这个问题答案的不得而知,才引起了他长久的思索,也激发了他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于是有了《天体运行论》的伟大成果③。

在弄清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处理自己拥有的知识与解答学生问题时遇到的困难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但不是仅仅要做一个满足解答学生问题的百科全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百科全书,而是亲近百科全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探究思考的不竭动力,我们教师的任务恰在于此。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的任务有时候不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找到答案,而是如何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那样将比帮助他们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日后发展的意义,更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情来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的开始,成为思考的开始,成为通往成功之路的航标!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