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世纪末期以来,德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一个极其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像康德、黑格尔、费希特和洪堡等著名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都重视教育问题,都关心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德国还出现了像赫尔巴特、福禄倍尔和第斯多惠这样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他们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然而却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探讨教育理论问题,从不同的方面从事过一定的教育实际活动。虽然他们也都受到裴斯塔洛齐思想的影响和激励,但是他们的教育见解,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说是各具特色的。他们的教育理论,不仅对德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分别作简要评述。

约翰·菲力德力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科中学毕业之后,于1794年进入耶拿大学。在大学时代,他读过不少康德、费希特和莱布尼兹的哲学著作。受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和康德的不可知论的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瑞士的一个贵族家里当家庭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活动。1799年在布格多夫学院结识了裴斯塔洛齐,了解并研究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理论。虽然赫尔巴特对裴斯塔洛齐的印象很深,但并未接受裴斯塔洛齐的进步的和民主的观点。1802年他在哥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这个学校任教,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续康德在哲学“讲座”教授哲学和教育学。在这两所大学工作时,赫尔巴特都直接领导过培训师资的教育研究所(Pedagogical Semi— nars),还亲自在这个研究所附设的实验学校(中学)教数学课。1841年去世。

赫尔巴特的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心理学教科书》(1816),《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1831),《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十八世纪法国革命以后,德国仍处于分散、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状态。普鲁士贵族自认是整个德国贵族的代表,反对任何进步民主改革措施,坚持要按老样子进行统治。处于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拥护德国封建贵族的利益,认为对于普鲁士这样的封建君主制度,只需设法维护和巩固它的秩序,而不应像法国那样给以任何破坏和改变。这是他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观点。他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观点,都是从这一维持现存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的观点中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上,赫尔巴特吸收了莱布尼兹的“单子论”的基本论点,认为宇宙是由无数绝对的“实在”(精神实体)所构成,这些“实在”是永恒不变的,它的性质也是人们根本不能认识的。这些不变的“实在”,相互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并互相发生影响。这种不同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宇宙的可变性和外形,造成人们对宇宙变化的错觉、幻觉,而宇宙本身实际是不变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