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正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学科本质特点,突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魅力。以读为本,也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通过朗读,来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及各种文化信息的获取。

《鱼化石》这篇课文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版新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艾青写的,既是一首科普知识诗,又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介绍了鱼化石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一条自然规律:生命在于运动。告诫人们:在运动中前进,死也要死得有意义。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学会6个生字。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的背诵积累。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练习书面表达。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作为诗歌,在教学中更应当以读为本,在整堂课中,应达到书声琅琅的境界,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提升情感、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主感悟,追求教学中琅琅的书声境界。课程教学的改革,课程理念的学习,平时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要为学生服务,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改变学习方式,创设学习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本堂课,我选择以自主体验--朗读交流--层层深入--读中感悟--拓展延伸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上采用总、分、总的教学结构,从老师的全文范读、学生的全文跟读、自由朗读开始,到分节指导朗读、学生自主体验朗读、反复诵读感悟,到最后的总结展示性全文诵读,意图把整堂课设计成一张绵密的朗读体验网,达到一堂课就是一首诗、一篇优美的散文的境界。在读的形式上,注重大声诵读的方式,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反复比较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把学生牢牢地带入诗的情境中,与鱼儿同喜同悲,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体验感悟,表达感情。

身临其境

在全诗整体感知后,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时。

师: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白天,你们在大海中嬉戏游玩,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海底,时而你追我赶,时而聚成一团,多么快乐,多么逍遥自在。(齐读第一节,快乐、自在的语气)

你是一条怎样的鱼儿?

生:我是一条快乐的鱼。再读第一节。

生:我是一条自由的鱼儿。再读第一节。

生:我是一条无忧无虑的鱼。读第一节。 板书:自由遨游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