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46岁那年冬天,先是到桥山黄帝冢祭祀黄帝。第二年的3月,他礼登太室山,据说从官在山下听到有叫“万岁”的。下山后,武帝即直奔东海,今山东一带的百姓似乎都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尽管“无验者”,武帝还是不断增加船只,命令自称见到过海上神山的几千人,出海去求所谓的蓬莱仙人。公孙卿则拿着皇帝的符节,带领大批随从,在一些名山候仙,他走到东莱的时候,又声称“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武帝又兴冲冲地赶到东莱,亲自观看那巨大的足迹。不知是巧合还是迎合,他手下的大臣们也说:他们见到一老人牵着一条狗,说了声“吾欲见巨公”就不见了人影。武帝断定此人即是仙人,就在那里住下,同时让方士们乘皇家传车四处去找这个“仙人”。这次派出去的人数也在千人以上。

因为没有结果,汉武帝暂时离开东莱。于四月顺便封禅泰山。然而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求仙,在方士们的怂恿下,他“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幅求仙图景今天看来十分荒诞,一个东方最大国家的皇帝,带着他的大臣们,以及无数的百姓,翘首伫立海边,希望看到蓬莱仙山与仙人。那些日子,海市蜃楼正好没有出现,如果正好出现了,我们不知道汉武帝及他的臣民们当时会有怎样的想法,会有怎样的举动。

汉武帝的求仙,公孙卿起了最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公孙卿又向54岁的汉武帝发表了一通议论:仙人可见,但皇上您来去太匆忙,所以见不着。接着,公孙卿第一次提出“仙人好楼居”的意见,武帝于是在长安、甘泉山一带大造高楼。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可以写上一笔的。当时在长安造的高楼称“蜚廉桂观”;甘泉的则叫“益延寿观”。后来又在甘泉造了更高的“通天台”,这“通天台”,唐司马贞注《史记》时引《汉书旧仪》云:“高三十丈,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也。”他还命人准备了仙人用的房屋用具于那些高楼之下,时刻等待仙人的降临。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