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

4、模仿

有的影视片,打来打去的很多,孩子觉得好玩,无形中就学习一些不好的榜样,还有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奥特曼.》等带打斗的动画片。经常看,也就模仿起来,常常在幼儿园与同伴学着动画片中人物打打闹闹,这样一来免不了会乘机攻击他人,再有就是当孩子自己犯错时,父母有时会为一时出气打他,使孩子感到父母教育自己不要打人,可他们自己却打人。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骂人。怎样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除了先天的原因,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那么,就要有效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家园合作,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日常中多阅读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根据自己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尽可能给予每个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不以自己的喜恶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关系,即使幼儿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看作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耐心去引导、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细节来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培养正确的交往习惯和交往方式。

2.注重对幼儿交往方面的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教导幼儿采取温和的方式宣泄情绪。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引起我们幼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领悟教导和改正的方法,将教育工作深入,努力控制这一现象的发展。幼儿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