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时,一上课,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沿着自己的学具圆的边缘摸一摸,边摸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接着又用电脑课件演示:蜗牛爬行围成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这样,教师运用这个情境一下子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这不失为一个实效性较高的情境设计。

又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时,我想起了用猜球的游戏来引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准备一个袋子,里面放5个球)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猜球的游戏,看谁猜得准,用的方法好?

(让学生摸出若干个球,然后让学生猜猜袋子里剩下几个)

问:你是怎样猜的?(5可以分成几和几;5减几等于几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堂一开始就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的兴趣很浓,参与性极高,最令我难忘的是学生由于情绪高涨、思维及其兴奋,想出了一些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之二:创设情境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又恰恰要求教师心中有“人”,体现为了学生更好的主动参与、充分感受、主动学习。所以创设情境就要能真正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