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12∶16   (板书)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32页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把图变换成四面国旗的画面,每面国旗标注了长和宽的尺寸。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 或= ←(板书)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这个比的前项与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在比例式下板书如下,并说明: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课件出示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幅员辽阔,都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复习题

板书:10:6=4.5:2.7

二. 新课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

80:2=200:5

2:5=80:200

5:200=2:80

……

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书上“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看书,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

④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后,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

三. 练习

1. 练习书上的习题

2. 练习书上习题,并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成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 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说收获。

五. 作业

书后练习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栏目名称

教案精选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韩秋荣

一校

康纪云

二校

审核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近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请每个同学在草稿本上任写三个比,并算出比值。

请一个同学读读他写的几个比。问:老师也写了一个比(大屏幕出示6:3),说说你的三个比中有没有可以和老师这个比做好朋友的?(说说理由)

每个同学找一找,你们有和老师比值相等的比吗?(教师板书)

同桌找一找,看哪一桌也找到了这样的一对好朋友?(教师板书)

二、学习探究比例的意义

1、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比值相等)

因为它们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对他们加以连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比例。谁能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数学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如何定义的?(学生读,教师板书),教师阐述: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4、大屏幕出示教师写的另一个比,6:4,谁能为它配上一个好朋友,并写成比例。

5、练习:出示例1(大屏幕)提问,这列火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不同,行驶的路程也不相同,但这两次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这个根据速度相同,写出一个比例。(交流)

6、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试一试: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手指表示)

7、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三、学习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它们有区别吗?

教师小结:“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例中有两个比,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能组成比例。”

2、比有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那么比例的四个数也各有名字,叫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本67页,找到并读一读,然后把书合拢,看谁最先合拢课本?

教师检查学生对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还能说说各自的名称吗?

6:4=3:2 =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数。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2)猜测。学生回答,教师在方框下面板书,如1和24,2和12,……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3)验证。大家猜测说“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验证。

教师组织学生用黑板上的比例和各自写的比例进行验证。

(4)小结。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6)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7)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既可以通过计算比值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

大屏幕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巩固提升

1、猜猜我是谁?(大屏幕出示)

2、选择题 :(大屏幕出示)学生用手指表示正确选项的序号

3、(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3、4、6、8 4、6、7、9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3、4、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同学们知道,在一天的同一时间内,物体越高它在太阳下的影子也就越长,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比例知识,想办法算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吗?

五、全课小结。

谁能整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形成的过程,体会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验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