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强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一种独创的语文教育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不断改进和利用,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人教版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就是现成的课程资源。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者安排选读课文的意图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里八篇选读课文中的一篇。

这首儿童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儿歌、童谣、故事等,并能展开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阅读中,能初步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能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并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要,使用部分标点符号。

四、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学生语文素养所包含的语文知识、能力等基础性内容,全体学生应该掌握的。(静止的)

2、德性目标:指学生对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解读、识别与培育。(活性的)3、言语实践性目标:指学生融会贯通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涵养思想品德后进行语言习得与运用的言语实践活动的效度与水平。(圆融的)

五、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明白“团结合作更美妙”的道理。

2、激发兴趣,学会写儿童诗,喜欢阅读儿童诗。

六、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会写儿童诗,并能在课后广泛阅读儿童诗。

七、教学策略:

1、明确根本宗旨:促进语言和人文性同构共生,语言训练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同步进行,二者水乳交融,达到圆融互摄的效果。

2、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对教材内容、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建构符合教育对象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性培育点、语言训练点。

3、活化教学流程:在言语实践中促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同学以及生活进行对话。可以灵活变通地根据 “欣赏儿童诗——学习儿童诗(初读有声,读准字音,整体感受文本的内容——再读有思,把握文本表现内容的特征——三读有疑,领悟文本的意蕴及主旨——四读有悟,领会儿童诗习作特点)——仿写儿童诗(积淀语言,掌握构思的方法与表现手法)——推荐、阅读儿童诗的思路进行教学。

4、做好教学评价:研究学生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搞好“四抓”、“四有”习惯培养工作:抓常规,练养成,学习有习惯;抓起始,激兴趣,学习有动力;抓策略,讲实效,学习有方法;抓能力,保落实,学习有发展。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课文。

2、通过学文,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标点符号的不同用处。

能力目标:

1、理解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重要性,能在文段中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2、学会欣赏儿童诗,并能仿写儿童诗。

情感目标: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明白“团结合作更美妙”的道理。

2、引导学生喜爱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明白“团结合作更美妙”的道理。

2、激发兴趣,学会写儿童诗,喜欢阅读儿童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会写儿童诗,并能在课后广泛阅读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故事导入。

有两只蟑螂,一只呢,老爱跑出去玩儿,另外一只呢,老爱呆在家里,不出去玩儿。蟑螂妈妈就问其中的一只:“你怎么老不出去玩儿啊?”那只蟑螂委屈地说:“我一出去,他们就冲着我喊——害虫。”妈妈问另一只蟑螂:“你怎么老爱跑出去玩啊?”蟑螂说:“因为我一出去,他们就冲着我喊——嗨(害)!虫!”

问:你觉得这只蟑螂怎么样?故事有趣吗?

【设计意图】故事是最优美的语言,课前讲故事是让学生迅速集中精力的好方法。讲故事就是在生动地教语文。有人说,老师进教室前要准备好100顶帽子,随时准备激励学生;事实上,语文老师课前要准备几个故事,能随时用生动的语言熏陶学生。

二、欣赏儿童诗,乐学新知。

(营造情场,感受诗情)1、欣赏第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多媒体课件展示儿童诗《怎么办》,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在欣赏时,不将儿童诗和盘托出,而是分小节出示,让学生细细品味,形成阅读期待。

2、展示第二首儿童诗《我今天忘了带鼻孔》。教师充满童趣地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忘了带鼻孔的“我”。问:有趣吗?还想读吗?

【设计意图】每位儿童天生都是诗人。清新活泼的儿童诗能激发小朋友心中沉睡的诗情。通过老师的朗读更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三、学习儿童诗。

(涵咏吟味,启迪诗思——品味生活,感悟诗理)(一)启发思考。

咱们的课文里也有这么一首儿童诗。板书课题《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提问:从课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场争吵发生在哪里?都有谁参与了这场争吵呢?他们在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看到课题先想一想正文会写些什么,即从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二)朗读感悟。

1、分节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并交流:在字典公公家里,有哪些标点符号参与了争吵?

3、练习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标点符号”们上台分角色表演。读后请学生交流评价。

5、标点符号们在争吵什么呀?(谁的作用大)相机板书(三)转换训练。

1、这些标点符号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掌握标点符号的作用。幻灯出示:

(出示幻灯一) → (指名学生回答) → (出示幻灯二)(2)出示例句,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省略号的作用。

幻灯出示:

第一句省略的是一种爬的方式。接下来会怎么爬呢?把它省略了。第二句,我们究竟有没有寻找到“幸福鸟”,不说大家也知道,所以省略了。第三句,花有很多种颜色,列举了三种,其他的颜色省略了。可是这群标点符号呢,都认为自己的作用大。于是,它们单独行动了,悄悄地跑进了一个小朋友的日记里。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出示一段小朋友写的日记,出示全部使用逗号、全部使用句号、全部使用问号,全部使用叹号的情况,从另一角度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幻灯出示1:

幻灯出示2:

(全部标逗号)幻灯出示3(全部标句号)幻灯出示4(全部标问号)幻灯出示5(全标感叹号)(2)问:这样加标点符号行吗?所以字典公公站出来说话了。字典公公说什么了?你是怎么理解的就请你怎么读。

幻灯出示:

(3)师:这群标点符号听到了长辈字典公公的话,马上停止了争吵。现在我们把标点符号们送进小朋友的日记里,让他们各显其能好不好?学生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幻灯出示:

出示一 (指名回答) 出示二【设计意图】学问的要诀在于活学活用。此处设计过分夸张的加标点游戏,会给那些经常一“,”到底的学生在使用标点上很大的冲击。

3、揭示儿童诗蕴含的道理。问:看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你们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大家知道?(适时板书:团结合作更美妙)【设计意图】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要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学生和文本多次互动,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

四、仿写儿童诗。(言语实践、积淀诗语)1、范例引路,仿写儿童诗。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不仅让我们学习了儿童诗,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听听,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结束了。听听,在哪里?好像是这里。(老师从讲台后面拿出一个文具盒)争吵声是从这里面发出的,听到了吗?(凑近一位学生耳边)谁在里面争吵?你们猜一猜。听到谁的声音了?他们在争什么?(学生可能猜到橡皮、铅笔、直尺等)(2)确定题目,准备仿写。

师:他们还在争得不可开交呢!要不,我们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好不好?让读者们从我们创作的儿童诗里也明白一些道理,好吗?题目就叫《文具盒奶奶家里的争吵》。

【设计意图】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言语活动“践行”的场所。此处及时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就是要鼓励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自己还可以创作出美妙的儿童诗来。

(3)分工合作,片断练笔。

幻灯出示:

提示:以上是争吵的部分(指幻灯出示内容)。男生写争吵的文具,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文具。你们想怎么争,就怎么写。但是记住了,要把文具的作用写清楚。女生就写文具盒奶奶,就像字典公公一样,讲出一些道理,能让读受到启发。

幻灯出示:

(4)学生仿写,言语实践。(学生练笔,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分工合作完成练笔,既降低了仿写难度,又增强了写作信心,并能节约时间,还能感受到一整首集体创作的儿童诗。更重要的这还是一次“团结合作更美妙”的亲身经历。

2、习作点评,欣赏鼓励。

五、拓展延伸:推荐儿童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儿童诗,学习了儿童诗,并且还自己创作了儿童诗。我相信你们对儿童诗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师这里有一个书目,里面有非常精彩的儿童诗作品,现在推荐给大家。你们课后可以借来看看。如果你们在书店里,在网站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儿童诗的很有意思的书,也不妨向同学们推荐推荐。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幻灯出示:

幻灯出示:

结语:我相信,如果你们的童年生活有儿童诗的陪伴,那么你们的童年会更加的美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 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不是老师和父母,而是无声的书籍。学习一篇课文就像是舀给孩子一瓢水,而好的教育是把孩子引向源头活水,引向江河大海。

板书: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谁的作用大团结合作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