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有关生命的本质、起源等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生命 激趣导入

1.课前让学生用右手的两个手指切摸左手的脉搏,你感受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这就是脉搏流动的节奏和速度,既然有动感就一定会有声音,你知道吗?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发出声音……..

3.谁能说说你身体里发出过的声音:饿了时肚子的声音——— 感冒时咳嗽的声音——

运动时骨骼的声音—— 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

4.这些声音我们称作生命的声音,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下面词语的认读: 黏膜 痉挛 酣睡 拟声词:同特 哈 呼 咕噜 咣啷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下面的词语:腹膜炎 胃肠蠕动 幽门梗塞 心律失常

2.指名分段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1)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2)概括课文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3)给第二部分的三个自然段加小标题。

心脏是鼓手 肺脏是乐队 胃肠会鸣叫

三、探究交流 感悟生命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器官状态

生命的声音

心脏在常态下

心律失常或心脏受损

大气管、支气管有气体出入

肺脏病变时

胃肠蠕动时

肠梗阻时

幽门梗阻时

2.让学生看着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3.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4.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出示重点句:“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心脏在跳动,血液在奔流,肺脏在呼吸,胃肠在蠕动……一句话,生命在运动,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2)读悟这句话并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体会“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激起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学习表达 拓展延伸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1)引导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A.心脏是一名勤劳的鼓手。当心脏受到严重损伤时,…….宛如烈马在草原上奔驰。

B.肺脏就像一支管乐队。有时像哨鸣,有时像鸟鸣,有时像沸水,有时像鼾声。

(2)体会拟声词。

找出文中的象声词,读一读,体会一下它的妙用。

(3)体会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有关“生命”的资料拓展。(资料见教师教学用书)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板书设计: 生命奏鸣曲

总:生命在运动 汇成“奏鸣曲”

心脏是鼓手 “同特 同特特”

分 肺脏像乐队 “哈呼 咝咝鸣”

胃肠会鸣叫 “咕噜噜 咣啷啷”

总:生命有活力 组成“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