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华光幼儿园 朱伟欣

一、 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教育老前辈陈鹤琴先生:早在本世纪40年代提出活教育目标,其中目标之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并且他在“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中提到: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必须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显然,他的这一教育思想,跟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然而,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最近我在班上搞了一项关于“幼儿品德行为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见附表一~表四),班上35名幼儿中,爱父母的占60%,并且更多的只会索取爱,而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在不能关心同伴友好合作中,占20%,并且表现为自私、独霸的心理表现;在爱劳动意识上,能合要求的占57.1%。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以便经得起世界的竞争和挑战。

针对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德育内容的泛而广,我从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出发,考虑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品德认识和情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表面性,品德行为上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等特点,我就拿陈鹤琴老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和新《纲要》为指导思想,从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上开展生活化的德育研究。

二、研究目的:

1、初步探索如何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来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德育,如何克服其不良品德行为。

2、如何探索幼儿品德教育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达到一体化;为今后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去除盲目性。

三、研究对象、方法及时间:

1、研究对象:华光幼儿园大班35名幼儿,其中男生19名,女生16名。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前后各一次),观察法、对比法。

3、研究时间:2004.9——2005.6。

四、研究原则:

活教育原则(陈鹤琴倡导)、因材施教原则、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研究过程:

(一)从生活中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的素材,并力求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生活化。针对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落实:

1、关于爱的情感教育,学会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