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和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2感受春景的美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了解想象和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一 《春夜细雨》杜甫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草堂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祈求风调雨顺、希望享受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反映了喜雨降临时极为愉快的心情;

2“喜”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而喜——好雨知时节。“春雨贵于油”,这一场及时雨滋润大地。首联一个“知”和“乃”把雨写得有灵性,突出这是一场好雨。“随风…细无声”,一个“潜”和“无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写得有情有意,这两句诗成为名句,常用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般的教诲。这样好的雨当然应下个够,颔联“野径…独明”,放眼望去,田野小路均被黑沉沉的乌云所遮掩,天地间怎一个“黑”字了得,平时波光粼粼的江面,此时只有船家渔火一点通明,以“明”衬“黑”。“晓看…锦官城”早上去锦官城看,那儿花团锦簇,红花带雨,别有韵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