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至今,个别教师教学观念未彻底转变,教学行为上仍然是“涛声依旧” 、“满堂灌” 。从教几年,实际教学仍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的现象仍然存在,重教轻学,单向信息传递我行我素,这为教学质量再上台阶留下了障碍。如何有效进行数学课改是每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让学生愉快地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下面,谈一下我的收获。

数学课程改革,最终要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真正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否让数学教师真正理解、接受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并把陈述性数学教学观念转化为行动性数学教学观念,再进一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对于数学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变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而数学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又会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所以,只有从教学实践入手,才能避免就观念谈观念,才能从更深的层次来研究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只有兼顾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和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才能取得数学课改的有效实施。县教研室要把教研引导、支持、服务的重心向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转移、倾斜,多听课多研讨多指导,促进课改整体协调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备课上往往只停留在“备教材”,而不是 “备学生”上,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教师还没有从以内容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果然重要,还要把认知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教学中贯穿情感目标。数学教学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教师要从只注重概念、定理、公式、逻辑推理,强调学生解题运算技能的教学转向既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运用掌握。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指出:“数学源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可见,数学不应该脱离生活。首先,数学知识应结合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学科方面的实例,引入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使数学教学切近实际生活。其次,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猜想、去推理以训练学生思维,这样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存在,真切地感到数学的应用。第三,把我国在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经济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和军事方面的成果分层次引入数学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新课改下的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结果,它们始终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也是发展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解决问题,教师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意识,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运用和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弄清实际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确定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进行数学抽象概括,应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果,并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标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新对学生的激励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