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孩子们,在这个故事中,小白兔采蘑菇无论大小都采进篮子里,结果采进了满满的一篮子蘑菇,而灰兔一会嫌太小一会嫌太少结果什么也没有采到。那么白兔和灰兔你更喜欢谁呢?

生齐声:白兔!

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喜欢白兔,那么能说说原因吗?

生1:因为白兔很漂亮。

生2:因为白兔爱帮助人。

师:嗯,爱帮助人,还有吗?

生3:因为白兔看见蘑菇无论大小都把蘑菇采到篮子里。

师:白兔知道从小事情做起。那么有喜欢灰兔的吗?

生齐声:没有。

师:都不喜欢灰兔呀?那么电视里有一位小伙伴他就喜欢灰兔,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电视学生:我想灰兔听了白兔的话,他一定会改正缺点的,改正错误的好孩子,我们就还是应该喜欢他。

电视老师:哎呀,你真是一个动脑筋的好孩子,不但读懂了这个故事还想把这个故事升华继续编下去,孩子们你们也想来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吗?

生:想!

(生生一起编故事)

案例4的教学是生(电视里的学生)引导生(现实课堂里的学生)学习的典型例子。当老师问到孩子们喜欢灰兔还是白兔的时候,因为课文内容的引导,孩子们当然喜欢采蘑菇采的满满一篮子的白兔,而不喜欢一无所获的灰兔了,然而与电视里的学生“对话”以后,才把孩子的思维从另一个方向引导开了。“我想灰兔听了白兔的话,他一定会改正缺点的,改正错误的孩子,我们还是应该喜欢他。”于是孩子们纷纷续编故事《第二次采蘑菇》。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推论:在执教者的课堂里,如果有孩子说出也喜欢灰兔并讲出自己的理由,当然是一个好的课堂生成材料;如果象上面的案例一样,所有的孩子都是说 “喜欢白兔而不喜欢灰兔”,教师可以“直接”表达一个喜欢灰兔的说法(观点),但是这种说法(观点)就不如让电视里的学生提供案例的教学效果更好。因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和存在的案例最容易触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关注,最易于推进学习效果的良性运转。本案例就是执教者充分抓住模式一的学生学习案例,在自己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搭建学习资源桥梁,形成生生互助学习支架。所以,执教者抓住生(电视里的学生)和生(现实课堂里的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有效地利用这一差异,生生互助,对学生学习的思维扩展是有很好的助益的。

我们认为,要生成一堂好的模式一教学课堂,执教者应该从生生互动这一环节入手,特别是现实课堂的学生与电视课堂的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相互呼应、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带动,以构成一个比之传统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的生生互动课堂;执教者在指导思想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操作策略上要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好“生生互比激励法”和“生生互助引导法”两种基本方法;教师通过模式一教学应用实践,不仅提高农村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通过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让“教师即研究者”成为一种现实的成功通道,以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方法,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