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3:我想知道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

A、引入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223×18)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

生1:我想列竖式计算。

生2:我想估算。

生3:我想口算。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B、独立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C、全班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

生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生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生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D、验证,总结方法

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树种呢?赶快用计算机计算下吧。

师:精确的结果是多少?(4104包)

师: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同学们看,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生1:都是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生2:都是把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师:是,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E、估一估

151×19  713×49

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A、交流估算方法

师:下面独立解决“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

生1:我把340看作300,把12看作10,300×10=3000,所以340×12≈3000.

生2:我把340看作350,把12看作10,350×10=3500,所以340×12≈3500.

生3:340是整十数,可以不变,把12看作10,340×10=3400,所以340×12≈3400.

B、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000,不用计算器,猜猜看,估算的结果比实际发的包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少了,因为把340看作300,变小了,把12看作10又变小了,两个因数都看小了,积肯定就小了。

师:说得多清楚!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同学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4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为什么?

生:我认为还是估小了。因为340不变,另一个因数12看作10变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结果是35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呢?

生:我认为估小了。

师:为什么呢?

生:你看,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

师:这位同学说,本来是12个340,看成了10个340,少了680,所以估算的结果就一定小了,大家同意吗?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言)

C、验证,总结估算规律

师:3500还是估小了,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

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下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说说,准备全班交流。

师:谁先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把两个因数都看小,估算的结果就小了。

生2:一个因数看小,一个因数不变,估算的结果也小了。

生3: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肯定估多了。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还是估多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发现的是一条委重要的估算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一题:大屏幕出示估算: 40×99 321×18 79×502 301×38

在学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板演)。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第二题:课本52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58×31,把58看做60,31看做30,一只青蛙8月份大约吃了1800只蚊子。

师:能说一下为什么选用估算的方法吗?

生:因为问题有“大约”两个字。

师:对问题中有大约,应该用估算的方法。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青蛙每天吃58只蚊子,是个平均数,不是实际每天就吃58只蚊子。

师:说得棒极了,想青蛙吃蚊子这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得到能精确结果的。

四、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生2:我知道了估算时,两个因数都看小的话,就估小了;两个都看大,就估大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看大,就估大了,另一个因数看小,就估小了。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223×18≈  340×12≈

教学反思:

学生通常重视精确计算,而忽视估算,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掌握估算的方法。通过解决青蛙吃蚊子的问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又一次得到提高,明确了生活中一些无法精确计算或不需要精确计算的问题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体会了学习估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