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自然万物,认识大干世界,每天都有新的事物不断刺激他们的神经,有些是他们能理解的,认为顺理成章的,可大部分他们都不能够理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向外界求助。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幼儿关注外界环境的结果;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也是他们了解外界环境的途径。可见,提问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对个体而言更具有促进身心发展的意义。

一、正视幼儿提问的必然性

提问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智力的发展。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内在认知需要,有利于激励他们自觉、积极、热情、持久地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具体反映就是幼儿好问、好动。他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广泛。②口头语言发展后,幼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也自然能向他人发问。③意识的发展。幼儿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力。

当幼儿2岁左右时,伴随着思维的初步发展、语言的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萌发,开始出现提问现象。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问他所见到的东西的名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长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一般命题中包含知识性的问题:“毛毛虫是好虫还是坏虫?”“老虎厉害还是狮子厉害?”这体现了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这类提问是在幼儿认识命题中的事物,具有比较、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变颜色?”“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对这些非常有趣的问题,他们要一直追问到底甚至直到受到成人的责骂为止。

幼儿提问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须。教师不能厌烦幼儿的提问,而应加以鼓励,认识到这是幼儿学习的有效工具,是施教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可以促进幼儿的全身心发展。如幼儿会问:“老师,怎么有太阳还会下雨?”“汽车尾部为什么要装灯?”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提问,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回答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