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一年级诵读近千首儿歌,学生已经过了识字关,那些认字模糊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把字认得越来越扎实。二、三年级的重点是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语言,为口头、书面表达打下基础,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流畅地表达见闻感受,达到“保底”的要求。这个“保底”的要求不高,对没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如果不把大量读物引入课堂,每个班都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人话”——文不达意,不通顺。到各个学校调查一下语文老师,就知道我没夸大其辞。这也是十多年前,我按常规教课本时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逾越的“天堑。所以,二、三年级,我先通过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把这一难关“攻克”。

一.流畅朗读

二、三年级练习朗读的首选读物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材都配着录音带或MP3录音。上课时,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课本,精力可集中了,每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听完录音孩子自己读一遍,难读易错的生字、生词、句子,老师或者打印出来,或者写到黑板上,或映到屏幕上,大家一起读。

带着故事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是适合二、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韵文、诗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以至熟读成诵,这是文言文启蒙阅读,这个阶段以阅读白话文故事为主,古代诗词占的分量比较少。韵文、诗词下面带的故事是用来练习朗读的。课堂上只安排集体读一遍的时间,老师通过一些奖励手段,引导孩子主动提前阅读,引导亲子共读,家长多听孩子念,孩子念错了纠正读音。老师则在课堂上领读故事中易错的词语,为学生清除阅读的障碍。

二.积累语言

翻阅自己以前的教学笔记,发现有些教学方法只适合彼时彼地,随用随丢,但有些教法一直没变。比如我要求学生在略读全文的基础上诵读部分句段的做法是从初为人师就开始并一直采用的。

最初,我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但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老师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检查的形式也不固定,有的全查,有的查几句,有的让学生帮着查。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所有的班级。在进行海量阅读之前的十多年我一直这样做,只不过当时学生没有共读同一本书。我任教的班级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学生,经常发表文章;2000年之后,我蹒跚着走上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海量阅读之路后也是这样做,全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外化为朗读、作文、口语表达)明显高于平行班。

但懒学生专拣最简单的句段背诵,欣赏水平差的学生找不出最好的句段,于是我开始给学生出口头填空题(自学材料)背诵,这样,全班学生都必须诵读文中表现力最强的句段,而且学生背诵填空题的速度比背诵句段要快很多,在背诵过程中孩子还能连蒙加猜地理解所填的词语。在以小商贩家长为主的青年路小学没有条件大量印刷,在学校的打印室内,同样的口头填空题全班只能印5——10张,学生轮流用。有的学生竭力赶超全班共同的进度,可以不用等、不用抢就占有最新的口头填空题,形成了争先恐后学习的氛围。后来我到了以机关干部家长为主的北海学校,把填空题发到公共邮箱中,学生家长自己打印,就更方便了。

填空题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记诵语言是重中之重。如:

再听那格凸之水来到这里,经过二十多米宽,五十多米长的窄行之后,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便各奔东西,环石而过,穿岩而行,或跌入深潭,或串入幽谷……

学生读这些段落,他们看不出有什么“好词好句”,但一经背诵,“环石而过”与“穿岩而行”,“跌入深潭”与“串入幽谷”中的两个动词形成对比,学生就能模模糊糊地体会到用词的恰当,并在写作中运用。

还有一部分填空题字数较少,主要来自故事,或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或励志故事。这部分填空题要在原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达到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一个道理的目的。比如根据下面一段话进行改动:

经过这几次打击和折腾,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消失殆尽。这年,他65岁,已身无分文,他拿到了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金额为105美元。然而,他并未死心,他手里还保留着极为珍贵的一份专利,就是从前那份赖以生存的炸鸡秘方。他又一次打起精神,开始他的再次创业。5年后,出售这种炸鸡的餐馆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在他70岁时,这种名叫肯德基的连锁店在全美达5000家,海外达4000家。而他,就是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耐尔·桑德斯

改成下面的填空题: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_____经过数次打击和折腾,65岁的时候他____,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____。但他靠着从前那份____的炸鸡秘方,70岁的时候创业成功。

科学童话的填空题也是从大段的文字中提炼出来的,答案都在文章中,学生都能找得到,只要读懂了文章,不用“寻找”就自然而然地填得上。

一只小蝙蝠展开那一对黑翅膀,不停地飞呀飞呀——动物界兴起了“寻根”热,它也要去“寻根”呢!

“小蜜蜂,我们都有翅膀,一定同宗同祖,是吗?”蝙蝠来到一株野花前,碰到了一只贪玩不归的蜜蜂。

“不是啊,我们都有翅膀,但我是昆虫家族,像蚊子、苍蝇才是我们同宗同祖呢!你的脸蛋很像鼠,去问问它们吧!”小蜜蜂委婉(wǎn)地告诉了小蝙蝠。

上面的段落提炼成下面的填空题:

一只小蝙蝠要去“寻根”,他和蜜蜂都有__,但蜜蜂和蚊子、苍蝇等属于__家族。

寓言、民间故事等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文章中一般能找到原文: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子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

略加改动就是这个故事要提示的道理。

对事物全盘照搬,结果____,自己害自己。

出填空题耗费了老师的大量时间,但物有所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背诵、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优美的句段,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老师改编成大字,在上课时通过屏幕集体背诵、讨论。

大部分老师很难有从一年级教起的机会,从中高年级“半路出家”进行海量阅读的班级,就从最简单易行的背诵优美句段开始,从上级领导倡导的读物开始阅读。比如我们潍坊高新区进行“阅读周计划”实验,那些材料被我高高兴兴地纳入了我们班的课堂。海量阅读起点很低,只要肯尝试,“一般老师、一般生源、一般学校”人人可为。当师生一步一步走向优秀之后,当考试不再成为阻碍,当学生作文水平遥遥领先之后,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大量诵读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