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象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是从“利己”的观点出发的,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因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他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 指导家长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

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克服自己的“利己”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过度的溺爱、放纵决不是真正的爱。要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孩子既然是家庭的一分子,那他在享受父母所给予他的爱的同时,也需要有所付出。我们在家长会上指导家长要以一定的行为规则来约束孩子,使孩子也能经常考虑别人的需要,决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横行霸道。我们在家长园地上向家长宣传了“让孩子爱别人”的系列内容,有“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营造真爱空间”、“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怎样爱孩子”等文章,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切磋,让家长学以致用,收到较好效果。

二、 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形象的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克服那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如在故事《下雨的时候》、《孔融让梨》、《小公鸡和小鸭子》等作品中,让幼儿体会到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快乐,激励幼儿学习好的榜样,幼儿非常投入和接受。另外,父母、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间能和睦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之间非常注重以礼相待、互敬互爱,遇到困难一起商量,有开心的事一起分享,象一对知心朋友。这一切或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说我们是双胞胎、是好朋友。他们就象一面镜子,反射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态度对他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