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课堂教学后,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结果。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的发展的独特方式。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知识的授受,更是一种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层次的互相交流。师生关系是师生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相关系。

师生间互相评价有互相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所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新知识会给教师的知识结构增添新的内容,学生表现出来的时代气息和朝气蓬勃活力又会给教师以鼓舞。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在与学生交流中体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与人生价值。教师的付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也能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师生间的这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不仅对当时的师生双方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以后活动产生相互影响。师生正是在这一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交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师生间的相互影响通常是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如在集体教学的情境中,每个教师通常主要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每个学生又接受多位教师的教诲,使师生间的相互影响具有辐射性和弥散性。这是师生间活动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师生间的活动在更多的时候并非是一对一的,而是表现出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使师生关糸失去了专一性,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充分与及时的交流,师生间的情感趋于淡化。此外,师生间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的互动,如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接触、对话交流等。这些非正式的师生间的互动为师生间进行更充分、更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人格熏陶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师生或因志趣相投,或因性格接近,或因特长相同而建立起多种非正式色彩的个人关系。这种师生间的个人关系具有更充分的情感特征,在这种情境下,师生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流露真实思想,自由地实现面对面的较为深入的双向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师生在课堂上情感交流的欠缺.使师生关系始终充满着浓厚的情感色彩。

如果师生之间具有和谐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把教师视为知己朋友,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教师,教师便会不断增强其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教师在与学生良好的合作过程中也体验着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并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体现其劳动价值;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此即“教学相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彼此缺乏心灵的沟通,教学劳动就会成为缺乏效果的劳动,进而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否定态度。更有甚者,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会使师生产生破坏性冲突,冲突的结果使教师无法专注于教学,并处于紧张不安和激怒状态,甚至会使消极情感泛化,对工作产生厌倦和懈怠,继而引起学生的不满。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影响会在师生间的互动中作用于另一方,产生或者“情通理自通”“爱屋及乌”,或者,“情不通理难达”“恨及和尚,殃及袈裟”的结果。所以说师生间是互相影响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