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的学习阶段一般在5—6年级。这阶段学生通过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这一空间观念还是比较浅显的。从“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宇宙”时缺少实际的感性体验,和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再加上空间结构的运动性和大尺度特点这些都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构增加了难度。本文从本体建构;空间结构的建构;运动模型的建构;实际关系的建构四个层次谈了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空间观念的建构。

【关键词】 空间观念 建构 模型建立 运动模型 科学概念

蔚蓝的地球、浩瀚的星空、神秘的宇宙,引人无限暇想,一直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和思索;太阳在白昼的天空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月亮和恒星在夜间天空中的迁移,是对普通人不断启发的来源。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的学习阶段一般在5—6年级。这阶段学生通过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但这一空间观念还是比较浅显的: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很弱。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宇宙”时由于缺少实际的感性体验,和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再加上空间结构的运动性和大尺度特点,这些都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构增加了难度。从“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我们都知道,数学等学科培养的空间观念,所面对的主要是静态的平面和立体图形或者实物,它们之间的尺度关系是较小的。而“地球和宇宙”所面对的事物是运动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天体的运动,形成了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天文现象也随之变化,学生的空间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地球和宇宙” 空间观念建构的难点所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和突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