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中兑现包括对学生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承诺。课程标准的这个“转变”,曾一度使我迷茫:何为“教教材”?教书不教教材教什么?成何体统;又何为“用教材教”?我们不是一直在用教材教吗?多此一举。但直觉告诉我,这个转变的实现是无庸置疑的,它是现代课程改革特点的必然反映,是落实多元学习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成就专业提升的必由之路。然而,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得不引发我作深层的思考。

一、何为“教教材”?

【背景】

这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三首》。教者选取《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教学,这两首诗系“感时”之作,内容涉及宋朝钦宗、徽宗二帝被掳,南宋统治者偏安杭州这一段重大历史。前一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杭州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讽刺和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于脑后的可耻行径;后一首则充分反映出诗人陆游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老百姓的同情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展示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现场,以此来阐释久存未解的困感。

【现场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中的《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学习第一首,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看看文后的注解。

(学生自读古诗和注解)

师:(介绍)好,《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写,题,是记写事物,抒发思想感情;临安,现浙江杭州;邸,原指高级官员的住宅,这里是指旅店。这首诗是题在旅店的墙壁上的,所以题目是《题临安邸》,大家明白吗?

生:(齐)明白,书上都写着呢!

师:对,诗后注解①里写得很清楚,谁把后面的内容念一念?

生: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宋朝的两个皇帝都做了俘虏,北宋亡。后来高宗赵构逃到南方称帝,建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诗人借诗歌写出了……

师:念得很好!这就是作者写此诗的时代背景。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几个词,读懂了它们也就读懂了这首诗。

(师用投影打出以下词语:休、暖风、熏、游人、直、汴州,学生查注释和词语手册)

师:好了吗?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想说几个就说几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