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活动:数一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写及比较大小),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森林面积(近似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元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让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一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活动,引出“百万”“千万”“亿”的计数单位。教材中安排的“一辆轿车卖 100000元”……10辆呢?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应不需要逐一数数,可以跳跃式地数。如一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呢?那么6辆、7辆卖多少元呢?10辆卖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两次的数数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应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通过练习中的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进制计数的特点。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学生在这三次数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大数的意义。当然,数人民币、卖轿车等素材,对一些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教师教学时可从当地的报纸上或广播中选取一些相关数据用于课堂教学,或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较大的数。这些都是可取的做法,应予以鼓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