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设计思路:

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句,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

教学流程:

诵读默写,复习巩固——理解语句,读懂课文——重点句段,诵读习得——综合运用,强化提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经过……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教学过程:

一、诵读默写,复习巩固——感知“勤奋”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梅兰芳学艺》一课,认识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拜访”大师,了解他是如何学艺的。

1、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学艺 动摇 或者 注视渐渐 灵活 苦练 终于

[评析:本环节所听写的词语,均为课后练习中第三题“读读,抄抄,再听写”中的内容。沙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了词语读写这一基本任务,目标意识之朴素可见一斑。]

二、评词析句,诵读感悟——领悟“勤奋”

(链接课文第3自然段)

师(过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那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听读后能了解些什么。)。

2、理解“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的含义。

3、学生表演眼睛没有神儿的样子。(板书:没有神儿)

4、句式训练。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 ),是因为()。

(2)因为梅兰芳的眼睛( ),所以师傅说( )。

5、梅兰芳八岁时拜师学艺,可师傅却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会怎么想呢?

(1)学生当“师傅”,评价“小梅兰芳”。

(2)角色转换,学生变成“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问题。

6、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评析:沙老师对课文段序作了调整,先直接切入第3自然段,导出结果,读书质疑,再回头读悟第1自然段。这样先设置悬念,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时的语气,老师还创设对话情境,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的形式,理解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通过合理想象,感受梅兰芳学好京剧的坚定决心。在理解、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句式训练,背诵目标得以轻松落实。]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师(过渡):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创设隋境,体会训练之苦。

师(出示飞鸽图):这就是空中飞翔的鸽子,请同学们眼睛不要眨,像梅兰芳一样紧盯着它。

师(出示观鱼图):请同学们睁大眼睛,快瞧瞧,多么美丽而可爱的小鱼呀。请你注视着它,千万别眨眼,否则它就从你的视线中游走了。

学生谈感受。(眼睛发涩、难受……)

师:“紧盯、注视”都表示看的意思,为什么不都用“紧盯”?

(在一句话中,同样的意思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避免重复乏味之嫌。)

2、师:梅兰芳练眼神,是不是就练了一天、两天?他练的时间怎样?

(1)齐读句子: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了)

(2)出示表现梅兰芳眼睛有神的几幅剧照。

师: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儿到眼睛会说话了,他该付出多少辛劳啊!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指导感隋朗读第2自然段。

4、填空练习,尝试背诵。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 )。他(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 )。

[评析:教法灵活多变是沙老师教学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想一想,感受梅兰芳学艺之辛苦;抓住关键词“紧盯”“注视”体会梅兰芳练眼神之艰辛。通过情境感知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观飞鸽”“看游鱼”的游戏中设身处地体验角色付出的艰辛,丰富自己的内心视像。结合梅兰芳的几幅剧照,更激发了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样,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学生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值得借鉴的是,沙老师还巧用填空、诵读练习,使得背诵课文这一目标的落实不着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过渡):学京剧光靠练眼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这些比练眼神更难、更苦,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勤学苦练)

师:你知道什么叫“京剧大师”吗?

师:梅兰芳曾到过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演出,因为他技艺精湛,所以每次演出都场场爆满。他听说日本地震,就把自己演出挣来的钱捐给灾民。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上海,让梅兰芳给他们演戏,梅兰芳却留起了胡须,拒绝演戏。像他这样戏唱得好,品德又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大师。

师:你觉得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哪个词告诉我们。(终于)

师:用“经过……终于……”说一句话。

[评析:此环节学生通过了解“京剧大师”,更加感受到梅兰芳成功的艰难,懂得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深化了对“勤学苦练”的认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经过……终于……”说话练习,揭示了梅兰芳成功的秘诀一勤学苦练,不仅轻松完成了本课时的第三个目标,还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应该如何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回读全文,引导背诵——体味“勤奋”

1、多种形式引导背诵全文。

2、填空(补充习题第四题)。

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的( ),后来经过勤学( ),他终于成为( )的京剧大师。

[评析: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材情向学生情流淌的过程。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需要,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咀嚼、体味。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填一填,读一读,不仅是对语言的反刍内化,更是对人物品格的深入体味。]

四、布置作业,拓展运用——升华“勤奋”

1、师:把《梅兰芳学艺》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话。

2、阅读《新补充读本》78页《音乐家聂耳》。

[评析:沙老师善于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相机链接拓展,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与本课相关的文章,由点到面的阅读,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积累,课外阅读量的扩大得到了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