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40页~4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总复习—数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40页~41页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行复习小学六年所学习的内容,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教材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小测试”活动、自主整理“知识树”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极限的数学思想。在复习中,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来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形结合,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而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梳理知识树、用数轴来整理知识还是用表格来整理知识,都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在整理和复习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本课示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分类后,教师追问: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

二、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极个别来自农村,学生基础相对均衡,学生在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尝试着去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比较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年级的学生,经过近四年自主整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能够很快地整理出“知识树” 。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起点,课前我在我校六年级一班随机找了10个学生进行了调研。同时也抽取了8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调研,看到本班“小测试”的正确率是10%的,学生仍然没有养成先审题,再下笔的习惯。对于知识的整理,学生个人需要6-8分钟的时间,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看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方法和系统。所以,我打算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整理。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测试,跌入陷阱。(5分钟)

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同学们在2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

(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

附:测试题目

1、请你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请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成为了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

3、5千克煤发电12度,每度电需要( )千克煤,每千克煤能发电( )度。

4、按要求,填一填。

5、当a是( )时,分数a/9 是真分数,当a( )时,分数a/9 是假分数。

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时,30分钟可以走全程的几分之几?(详细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以上6道题目,只完成第1题。完成的同学请不要出声,静静地等待2分钟的到来,好吗?

【设计意图:设计“小测试”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自己认真审题的习惯,给学生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引导学生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提醒学生,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点儿,快点儿!

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谁按要求完成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会吧,怎么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

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谈收获的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认真审题,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从“小测试”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17分钟)

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比一比看谁最细心?

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幅图,请你认真再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

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另外,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揭示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分类后,教师追问: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体会极限的思想。】

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自己独立想一想,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给4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知识树” 。

学生展示汇报。

调研时学生现场整理的“知识树” :

(1)

(5)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强调:

(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2)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整理,整体建构,在对话、交流、协商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4分钟)

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shǔ)。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

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记数,下面是甲骨文中的一些数:

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课下请同学们也搜集一下关于分数、小数、负数发展的资料,进行交流,行吗?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总复习不仅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还需要了解一些数学的发展史,从整体上将学生的数学思想加以提升。】

请你认真阅读课本41的内容,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四)利用情境,巩固练习。(12分钟)

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我们班的确是很棒的!现在请大家完成第2 — 6题,时间为2分钟。你认为哪个题目需要老师帮助?

课下,我们针对这部分所学的内容,自己出了一些题目,谁能够象老师这样来考考大家?

调研时学生所出的部分题目:

一、 填空。

1、桌子上有一堆糖,小红数了数,共22颗,可以用( )数表示糖数。

2、十五万九千零四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 )。

3、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小数点左边第五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

5、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3.2 3

( )<( )<( )<( )<( )

二、判断。

1、负数都是整数。 ( )

2、奇数+奇数+偶数=质数。 ( )

3、负6摄氏度写作 -6摄氏度。 ( )

4、整数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 ( )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题目的价值,使每个题目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让学生展示自己出的题目来考大家,形式新颖,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看书质疑,小结新知。(2分钟)

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课本的40页、41页的内容,认真看一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所整理的内容再次整体建构,加深对所整理内容的理解。】

五、教师反思:

本节课,我考虑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1)简单的课如何上得有深度、有厚度?(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回顾六年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的:首先通过“小测试”活动,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审题的重要性,这样的体验远比教师的说教好得多。本节课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整理和自主出题环节充分得以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现场分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树”是对学生六年来的知识整理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一种检查和反馈。而整数数学史的介绍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

“数的认识”一课上完了,但我的思考没有停止,“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所以,我在课堂中引用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引入方式,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地复习,共同重温并整理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知识时,要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加深了理解,印象深刻,而且感到通过复习和整理确实有所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