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事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后习题第二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导,抓住伽利略猜想、反复试验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品味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廖老师已经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生字词语,不知道现在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

1.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住 宣布 比萨 解释

胆大妄为 固执

2.听写词语:辩论、信奉、解释、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3.对照屏幕,修改词语。(生自己改正,师点评)

4.回顾课文,引导质疑。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吗?

板书:阿里士多德 伽利略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复习和巧妙的导入,帮助学生巩固第一课时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师:阿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汇报交流——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

师: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他的理论都被认为是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学生朗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就是亚里士多德说过的话,他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了什么?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4)明确:质量越重,就最先着地。

(设计意图:利用倒叙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到课文的最后结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含义,再顺藤摸瓜,引出伽利略的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了解伽利略的疑问。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思考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伽利略也是。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话,他还产生了怀疑,他想——(学生朗读伽利略的疑问)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6)理解伽利略的质疑。

①指名朗读描写伽利略产生疑问的语句。

②思考:读了伽利略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7)播放视频,理解伽利略的疑问。

①过渡:是啊,伽利略发现了一个事实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段话实在是太难读懂了,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伽利略的想法,老师找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②观看课件视频。

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内容,并且能利用形象的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

4.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问:看完了视频,我们也了解了伽利略的想法,一个事实怎么可能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呢?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伽利略是怎样进行试验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四、五、六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

(2)学生朗读四、五、六自然段,画出句子。

(3)汇报交流。

①出示句子: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②朗读指导。

③品读句子,展开想象。

问: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反复”是什么意思?他是怎样反复做试验的呢?

④学生用想想说话。(引导学生从伽利略用不同重量的铁球做实验和他在不同的地方做实验,两个方面展开想象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抓住重点的词语来品味句子,感受句子的魅力,同时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得到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通过具体事例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①问:伽利略反复地做了许多次试验,他还要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呢!消息很快传开了,别人都有哪些反应?

②指名汇报。

③出示: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④朗用责备和嘲笑的语气读指导朗读对话。(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加深对伽利略当时所面临的压力的理解。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创设情境、拓展想象。

①问:人们说伽利略会丢尽了脸,终于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斜塔周围的人是怎样的表现?

②默读课文,汇报交流。

③出示句子: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学生练习朗读。

④拓展想象,口语交际训练。

人们惊讶地说——

大家呼喊起来——

看见这情境,大家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用惊讶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激动,进一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6)总结归纳。

①引读:啊!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②理解结论。

师: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③归纳:这是大家都不明白到在肯定阿里士多德的伟大时、也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设计意图:通过对结论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以及肯定对亚里士多德成就的肯定。)

(7)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的含义。

①过渡: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盲目迷信,要多想一想,多做一做,多一点查一查资料,或许你就能知道真正的答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吗?

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5.拓展延伸。

当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候,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人们是多么的激动啊,当时在场的还有不少的记者,他们看到伽利略从斜塔上下来之后就围了上去,他们会向伽利略问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不迷信权威,对什么事情都要多点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点看看课外书,积累课外的知识。)

三、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伽利略通过自己的反复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阿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在生活中,常常抱着怀疑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前进。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模仿课文用上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外书。

3.完成学习辅导。

五、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阿里士多德 说 重的落得快

不是全都对

伽利略 试验 同时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