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是湘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丰子恺的一篇散文,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杨柳是一种植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赋予了它人的品质和精神。作者赞美的是杨柳的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的品质,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这是其“下垂”。杨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做人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等等。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从猜谜开始,出示ppT: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旁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打一植物),杨柳,学生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很快就能说出这是柳树,马上有了学习的兴趣,板书课题后,我还告诉了学生关于杨柳的一个小故事。隋炀帝要从洛阳去大渠,命令江淮各洲造大船五百艘,并且在民见找来十五六岁的少女五百名,把他们叫做殿脚女,让他们为龙舟御辑,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让殿脚女牵着羊走。当时正是盛夏,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把垂柳栽在河的汴渠的两岸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能给牵舟的人遮阴,三能为牵着的羊提供叶子吃。隋炀帝非常高兴,就下令栽种垂柳,自己也栽了一棵,栽完之后亲自提笔给垂刘赏赐了一个姓,杨,所以垂柳也就有了杨柳的美名。学生听了故事后兴趣盎然。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在堂堂网播放朗读视频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整篇课文是于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的品质,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我们班上的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知识面广,特别出彩的地方是小组合作意识强,能够在组内交流,自己解答问题。李泽楠在诗词方面比较喜欢,能随口说出有关带颜色的诗句,赢得了师生的青睐。江玢睿在如何记住“贱”字时,采用了联想法:“贝”字旁就是财富,人被财富踩在了脚底,人格都是低贱的。此话一出,不得不佩服她的见解。首成逸也用了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只见他说:“把贝字旁换在三点水,是现在的人不注重环保,被财富踩在了脚底。”像这样课堂生成的例子有很多,可见学生的自主意识非常强。在交流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时,学生也不怯场,这是值得表扬的。

这节课,我认为要改进的是时间的把握还要调整,因为学生的踊跃发言,导致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