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德国有关风俗民情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季羡林先生的照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生答后师小结)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家教育家,我们刚刚学习了他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疑问

1、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他们不喜欢花么?那为什么还这样做呢?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带着疑问去学习,老师相信这节课你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阅读,检查预习:(出示预习卡)

1.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同位交流

2.集体交流

词语 (学生找出易读错的音,理解个别词语。总结预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

1、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用简练地一句话把课题补充完整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

3.巩固学情 现在请你拿起笔在预习卡上把你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修改一下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昨天李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德国的图片,结合你的预习,请大家欣赏时思考德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观看德国风情民俗的图片。交流观后感受

师:是啊,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作者再次踏上这方国土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书中的那句话。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板书:奇丽 奇特)再读这句话,读出感叹号。

四。 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师: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给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读书要求) 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色的奇丽?课哪些地方写了民族的奇特?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生交流;

1、景色的奇丽。 我们一起来交流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色的奇丽?

(生答)你们是否找到这个句子? 大家观点一致,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大家都来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中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谁还想补充? (总结学习方法:读了这些句子我们想到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读文字想画面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景色的奇丽还体现在哪儿?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能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理解再利用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总结学习方法:从两个成语中我们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抓住关键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花多:引导学生抓住“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许多”等词语体会花的多。 朗读

再读这句话,除了花多花美以外,景色奇丽还表现在哪儿? 同学们,平时,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花? 可现在却是---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 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街上看花, 太与众不同了,太少见了,又美丽又少见,真是景色奇丽啊!

师:瞧,

1.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窗 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引读)

2.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

3 走过这条小巷,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

师:是啊,这样的美景,看了这边又想看那边,看了那边,又想 看这边,眼睛都忙不过来了,文中叫”应接不暇”。

师: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身处异国他 乡的青年季先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出示填空。 (师引读生练习积累背诵第三自然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______________。

2、民族的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民族的奇特?(用上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交流。)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奇特在哪儿?

A 爱花:爱花之真切令人吃惊。家家户户、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家家户户养花, 这么爱花,很奇特。

B 还奇特在哪儿? 与众不同的窗外养花:原来他们养花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读句子。窗外养花

 师小结(引读)体会民族的奇特。

师:我们只有爱花的人才养花,而德国„„„因为他们认为(师指课题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以他们做到了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他们也这样做了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怪不得季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句子: 每一家都 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文中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敬佩、感动)请你读 (评价:读的真好,我被这种无私的境界所感动,读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出示课件,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奉献自己快乐人生 )

 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例子。

过渡: 50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这样的 的感受。

1、(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这里的“美丽”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景色美 心灵美)

3、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解决预习疑问。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就结束了。那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看看预习时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六、作业

1、把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推荐阅读:季羡林作品《再返哥廷根》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奇丽 景色美 奇特 心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