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一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同时,就会体验到只有两个相对的长方形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当把12条棱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从而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所学的知识。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良好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会很自然的出现,良好的数感要以帮助人们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用100米长的篱笆围一块菜地,问怎样围才能使面积最大?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这时我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系列思考:先让学生画周长相等的几个三角形,量出有关数据,算出面积,通过列表比较、讨论,得到结论: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中,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最大;然后考虑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四边形中什么样的四边形面积最大;再逐步试验得到:周长一定的四边形中,正多边形的面积最大;然后让学生大胆思考:周长一定的平面图形中,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最大?上述问题中,应该怎样围才好?这样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了数感。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如“认识物体”一课中的练习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