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今天我讲的是三年下册二单元《平移和旋转》,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多动手,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平移和旋转”,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落到实处。为后续学习空间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2、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本节教学我由俩个部分构成的。

(一)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为了让学生明确平移和旋转,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课前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游乐园。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物体的运动。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用动作演一演。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分类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让学生说明理由你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就挖掘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为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图片面。指出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从生活中寻找理论依据进一步加深感知,接着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师提问:“同学们,其实平移和旋转就在我们身边,用我们的数学书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究生活,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两只小蚂蚁所走的距离相同。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

2、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继续利用蚂蚁搬家这一情境,在小房子旁画小树。由于学生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练习中我设计了说一说,画一画,数学游戏等活动有趣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节内容。本节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学数学,才能使数学展现出丰富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有活力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