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几年,幼小衔接成为幼儿园与小学的热门研究课题。幼儿园以玩为主的教学方式与小学正规课堂教学之间的衔接;幼儿园重在参与的非知识性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与小学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教育之间的衔接等等。今年我市教育系统以副局长侯继辉亲自挂帅,进行了一个幼小衔接的课题,我园作为一个试点,进行幼小衔接研究成了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幼儿园的语言教师,我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正确阅读为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小学的几位语文教师在和我园的幼小衔接互动活动中,曾多次跟我们谈起:在幼儿阶段不用去教什么一年级的拼音之类,应着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维,学会表达。这是为他们进入小学作准备的主要方面,幼儿的阅读应从有声的听读开始的。例如让孩子听一个有趣的童话,在讲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的习惯,听完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想。还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和看图识字的幼儿读物,以启发他们幼小心灵的创造性,激发他们渴望学习的求知欲。也可以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例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指导学生用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说时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也可以把一天中最有趣的事,或家里发生的事有条理地讲述出来,让小朋友评价一下。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在学生的阅读,表达上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比单纯地教几个拼音,让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作用大得多。这种良好的习惯会陪同和影响他的全部求学过程,可以说是终生有益。

现象

幼儿的阅读水平存在着“看了我懂,懂了能说,说得清楚”这样一个递进层次关系。现实中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偏向:把语言能力的强弱及表达的好坏作为评价幼儿阅读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实际上有些却存在着“看了我懂,”但懂了却说不好的情况。因此采用排图讲述可以避免语言表达作为阅读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志的倾向。

排图讲述的方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图讲述的观察,而更要关注此图与彼图的关系,这就需要有较深入的思维以及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从而这种考虑就能有较有说服力地说明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

设计此案例的目的

一、运用排图讲述的方式探索幼儿是如何理解图书的,包括对画面人物的理解;对画面背景的理解;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对画面间关系的理解;对画面主题的理解。

二、分析影响幼儿阅读的因素,为进一步培养、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提出建议。

结果

一、对画面角色的理解(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述)。

小班孩子中,有95都能较迅速地说出图片中的主要角色,而对图片中角色的活动,只能用简单语言表达,缺少对角色对话、心理活动的描述。

二、对画面背景的理解。

小班孩子在背景的阅读理解上出现困难。当问孩子这些小动物在哪里拔绳时,只50的孩子知道是在草地上(绿色代表草地),而有35的孩子却回答“在纸上”(手指图画纸),或干脆回答“在马路上”,对绿色代表草地有困惑。而对拔绳的两条界限和中间标记都表示不理解,有的认为是小河,有的认为是泥土。

三、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幼儿理解画面时,较多

关注的,一是感兴趣的动态变化,如:有的孩子看到小动物拔河,绳子断裂摔跤时,就发出“咯”的笑声。二是关注感知过的无关细节,比如当出示图3时,问拔河比赛谁赢谁输时,有80的孩子出现困难,认为“右边绳子长,所以右边的猫和牛赢”(而绳子长短是无关细节);当再出示图2时,孩子会观察了一会儿又说,“左边动物头上汗多,所以左边的熊和兔子力气大,能赢”,出现对结论左右摇摆的现象,而缺少对画面间联系的关注。三是关注形状大小,认为画面上哪个动物形状大,就说谁的力气大,由于图象认知的困难,所以带来理解上的不确切。

四、对画面间关系的理解(包括排序、连贯讲述)。

对画面间关系的理解是衡量幼儿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方法是无序呈现四幅彼此有联系的图片,请幼儿为之排序,并说出理由。小班孩子对四幅图片的整体理解感到困难,只有6的孩子能正确排序,但也不会用连贯语言讲述,对出示的多幅画面表现出理解上的困难,出现任意排序现象。说明小班孩子的阅读内容不能太多,以1-2幅为宜。

五、对画面主题的理解(包括归纳主题,为一组图片起名字)。

小班幼儿总体抽象概括水平很低,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只有18的幼儿能为图片起名字。

分析

同一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其原因分析为:

1、和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关系。

图书理解需要的是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阅读理解水平高的孩子也正是班级各方面能力相对较慢的孩子。

2、和主观因素的关系

(1)阅读水平高的孩子,其主观学习态度积极,上课不分散注意力。

(2)幼儿在家选择的活动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阅读水平产生影响。阅读水平高的多选择与人交谈或看电视、看书。

3、和客观条件的关系。

(1)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职业、文化素养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阅读,在阅读水平高的孩子中,其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要高,其职业也相对更具有文化性。

(2)和设备条件、活动方式的关系。

物质环境、设备条件创设的好坏(图书量的多少、电视、录音机等),儿童每天用于阅读时间的多少,成人是否给予指导,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阅读水平。

措施

一、注重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经验是人通过自己感官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则有助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和提供阅读材料,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早期阅读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阅读水平的高低和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受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所制约。这就提醒我们幼儿阶段应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首要任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理解水平来选择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即使对同一阅读材料对不同水平的幼儿也应有不同的要求,给每个幼儿提供量力而行的机会,不至于使他们感到太难而退却,太简单而失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阅读材料选择与阅读指导要注意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

第二层次,理解画面,会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

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因果关系的判断与分析,并学习归纳主题。

三、注重家园联系,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阅读水平的提高。

家庭是幼儿阅读的很重要的环境。一方面,父母经常为孩子提供各类阅读材料,买回各种大量的连环画,对孩子的阅读抱有热情,并经常具体给以指点、讲解、耐心作答,会使孩子从中感到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父母本身的大量阅读,热爱书籍,这种身教的作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水平,使幼儿的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