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倍”这个概念,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动手操作等方面,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1、本节课选择童话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为材料,使“倍的认识”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学习过程的组织中,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倍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可能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学时我设计的三个层次也充分的体现这一点。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我首先出示情境图,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小猴来摆一摆。揭示“倍”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先摆一摆,并问“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的发现都是体现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接着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用粉笔把3个小圆片圈成一圈表示一份,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学生就发现6只小鸭里有这样的2份。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容易就把6个小圆片分成这样的2份。这时就可以说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小鸡数和小松鼠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由2、3名上台操作演示,这个活动教学时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学生反馈时很顺利就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老师就进行讲解。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对“倍”的概念是掌握的,但在口头表达上还存在困难,这时我就带着学生说一说,以“说”来促“思”。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有倍数关系的一组数量,尝试提问并解决问题。

3、练习的设计,重基础及操作。精心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在发现与解决中提高。

整堂课思度清晰,教学效果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辟如,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只顾着自己的教学程序,没能做好课堂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