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不过学生对竖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有些含糊,不过通过多次讲解和强化就清晰了。后来叫学生自己练习进行巩固,我巡视时发现学生掌握还不错,连部分暂差生都做对了。有部分学生是竖式正确横式中的答案只写了余数没有商、要不就是写了商没有写余数。看来教学中的反馈环节是特别重要的。我觉得这节课中有几点处理的还可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用简简单单的摆小棒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

(2)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也在多次的“做一做”中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