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进入“教科语文之家”UC房间参与了一节网络教研活动。听的是阿城交界中心小学 孙玉帅老师主备的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册快乐读书屋八里的略读课文《珍珠鸟》。作为主体课文的补充和外延的“快乐读书屋”教学内容,本人认为这节课本应该是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内容。所以我想,在这样一节略读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并在读中感悟,悟出道理,正如省语委办付晓佳老师在点评中所言:

“得看学生每次读的收获是多少?”这是最为关键的。

不是说我所持的观点就是对的,但正如泰戈尔所言:“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古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作为同是一线教师的我们,我们只有在相荡中、相击中、争论中、研究中才会进步,才会成长。

不过,我不知道孙老师的学生的程度如何,所以课后经付老的指点后才对自己当时想法的不妥进行了反思。是啊,学生程度高,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人家孙老师的设计—用诗歌进行导入。但如果像我的学生的程度,却达不到这一点。

所以,人家在研究中,在相荡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已发展到这种程度,而我的学生怎么了?是不是我们才更需要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以求得自身的转变?

有的时候,我自身也感觉得到自己处事、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偏激,就孙老师的开课设计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创设情境激情趣

第一种

1、教师说:“你们听……”

播放珍珠鸟活动的小视频,视频中有珍珠鸟清脆的啾啾声

2、播放同时教师介绍珍珠鸟。

(珍珠鸟,是“金山珍珠”的别名,又叫“锦花鸟”、“小珍珠”。属雀形目,文鸟科,原产于澳洲东部,现已培育成人们喜爱的笼养种类,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

3、教师过渡:这可爱的小鸟走进了作家冯骥才的家中,让我们一齐去看看吧!(板书:珍珠鸟)

这样的教学导入设计,看似每一个环节都很有必要,都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的内容。但教师们试想一下,第一步:老师在课前得做出很多的劳动,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珍珠鸟活动和叫声的视频。第二步,介绍珍珠鸟属于什么种类,它生活在哪里,有哪些习性。这些相关材料,老师还和依靠网络才能求得。 然后第三步,“这只小鸟来到了作家冯骥才的家中,让我们一齐去看看。”(你要去看什么呀?是小鸟来到冯骥才的家中,他们相处了多长时间,经过怎样的相处之后,彼此之间才会形成信赖。通过这个,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也就是同学间、同学与老师间相处时,如何才能形成信赖吗?)

这样接下来的学生自主阅读,效果才会好。因为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了。

第二种

同学们信赖什么?(吟诵诗歌 配乐 Kiss The Rain)(这个时候就得破题,得让学生明确“信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应该有的关系?这样学生或老师在读这首诗,用这首诗导入新课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才会有捷径可循。否则,你这首诗里的宝藏、探索、挖掘、默默地燃烧、温馨、汪洋等一些词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比“信赖” 不是更有难度了吗?而且,诗歌不止一次地出现“信赖”—是什么?你不破题,难道是在给学生设置障碍,进而让学生有信心去深入地读文章,然后找到“信赖”的真正含义吗?)

信赖是什么?

信赖,是一杯浓浓的热茶,

将温暖与爱传递给大家。

信赖,是一座沉睡的宝藏,

等着人们去探索、挖掘。

信赖,是一根根红烛,

默默的燃烧,把光明送给别人。

信赖,是一份简单的祝福,

可是,却能让人心里快乐温馨。

信赖,是一片爱的汪洋大海,

只要你有它,就会感受到浓浓的爱。

信赖,往往就离我们一步之差,

只要你肯努力,信赖,离你不远。

所以认为,老师提出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然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至于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才是这个时候最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样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之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提出一些“小鸟怎么样?”“你喜欢那些雏儿们吗?”“能过充分的读,你读懂了什么,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以调节和降低学生“读”的难度,

教育的成功在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在于知材,知材的前提在于量材,因而,欲施教必先量材,即要测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欲要做到“因材施教”则必实行量材施教。

量材,量什么?怎么量?要教什么,就量什么;要怎么考,就怎么量。所以,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的问题还是学生是不是会学习,就这节略读课文的学习来讲,学生自己会不会读书,会不会带着问题读文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这个就尤为关键了。所以,我认为付老在指导的时候所说的“学生的得是多少”,这个得的终极目标是直指学生“会不会读书”!那么据此而言,作为主体课文的外延和补充的“快乐读书屋”的终极教学目标也会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