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笔者通过尝试实践“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沉淀了一些感悟和思考,现介绍如下,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次实践】

一、复习引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分米

1.出示一根长10厘米的小棒,请学生估计它有几厘米长。(学生估计)

2.到底是几厘米长呢?我们来动手测量一下。(学生测量验证)

3.告诉学生10厘米长就是1分米,用字母表示10 cm =1 dm。

4.请学生口答:4分米=( )厘米;

7分米=( )厘米;80厘米=( )分米;100厘米=( )分米。

5.师: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觉得1米=( )分米?(得出1米=10分米)

6.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老师在幻灯片上出示一支铅笔,准备用尺子去量。通过测量发现,铅笔不是整厘米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它的长度。(有的说比6厘米多3小格,有的说比7厘米少7小格等等)设疑:不是整厘米数怎么办呢?

2.引导学生思考: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

我们规定,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可以用字母写成“1mm”。

3.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手上的直尺,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两个厘米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稍长的刻度线?你们知道它干什么用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半厘米数刻度线,体验到它对于读准测量刻度的好处)

4.画线段。30mm;2cm5mm;1dm。

(三)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1.通过到尺子上再找一找,1毫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和手势表示1米有多长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分别说说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树高约10( );小明身高约136( );课桌高12( );数学书厚约6( );

(二)完成书本41页的第一题(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后反思】

课后笔者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有一些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1.复习旧知的情境创设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本堂课主题的研究。2.注重引导学生对引入毫米必要性的理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引入毫米的生活意义。3.通过对“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教学资源的挖掘,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测量的方法,还进一步加深了对 “毫米”的认识体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