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问题,你积累了哪些好的素材?

一、 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如:果园里有苹果树15棵,梨树比苹果树少9棵,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2、引导学生说思路: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数和苹果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梨树的棵树。这样的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3、说列式:梨树棵数为:15-9=6(棵),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的棵数:15+6=21(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如:小明家养了18只小鸡,9只大鸡,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鸡18只是部分数,大鸡9只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小鸡的只数是大数,大鸡的只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大鸡的只数是一倍数,小鸡的只数是几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过程是分析过程。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条件补出问题,由问题补出条件,不仅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