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告诉”,把内隐在学生口算中的乘法分配律显性化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猜想——验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获得一些经验和方法,培养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由此,我紧紧把住乘法分配律教学的魂,充分挖掘乘法分配律的可探究资源,让学生多次经历有序观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升华,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如下: (在比较从生活实践应用中得到的两个等式(40+3)×25、40×25+3×25和(40-3)×25、40×25-3×25 的不同点后)

师:由此,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呢?

师:我们惊喜地看到×××同学在科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胆的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如果把他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出来,该怎样表示?

生:(a-b)×c、 a×c-b×c

师:这个猜想能成立吗?怎么办? 师:好!那就让我们举例验证一下,开始。 (学生举例后,请 2~3 名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师:由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你还会想到什么?

生 2: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三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生 3:很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很多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生 4:如果括号里有加有减,是否可以用这些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相减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想课后继续探讨,相信还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