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4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回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渗透应用意识。】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磁铁,分别是4、4、4、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磁铁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玉米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4+4+4+3=15 ②4×3+3=15

③4×4-1=15 ④3×5=15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如方法④,学生可能会把其中的 3个“玉米”分别加入那4个玉米中,形成3个5。)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磁铁分析意义:3×4+3就是求比3个4多3的数, 4×4-1就是求比4个4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