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我们把它画上漂亮的衣服,可以变成什么呢?”

“苹果”

“西瓜”

“……”

孩子的回答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圆,是许多物体的原形,圆,稍加修饰,能使许多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孩子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经过自己的联想,能让小小的画笔变出不同的,由圆生成的事物。这样的美术活动是值得幼儿学习借鉴的。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我走到孩子面前,停下我刚才的思绪。

“我能让它们组成一幅画吗?”

我看着这个孩子的画纸,四个不同的由圆添加的图形,我没有看出这四个圆的联系,但我仍欣然同意。

正当我要迈出步伐,突然有一种想留下来观看这个幼儿完成作品的冲动。也许,平时,我在指导小朋友的过程中,总是匆忙抬起脚步要走,没来得及看每一个小朋友完成的过程,这次,我决定为这个过程停下。只见他轻巧的将作品用线一连,这边再用自己的圆形橡皮擦一盖,一幅老爷爷戴着眼镜手拿气球的画栩栩如生。我欣喜若狂。那块橡皮擦多么得恰到好处呀,正像那彩色的气球在蓝天中随风飘着。

“请小朋友看看我手中的画”其他幼儿的目光集中在我身上。别的幼儿马上发现了这个亮点。

“他的气球是块圆形的橡皮!”

“那我也要用我的溜溜球做足球!”

“……”

不用我多说,这样的引导并不用太多言语,孩子把自己周围的圆形拿了出来,装饰到了自己的画中。

这节美术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我的引导,虽然给幼儿一种较唐突的感觉,但这样的引导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尝试。在我们生活当中,由圆构成的图形随处可见,谁又能忍心阻止充满智慧的幼儿将它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呢?让我们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去了解幼儿的生活,像他们一样,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而反思这节美术活动,我觉得还有改进的地方:

事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应急,做好生成课程的充分准备。

孩子是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在活动当中,老师往往要做好“生成课程”的准备,给予孩子更多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认识世界。只有老师是一位充分、包容的老师,孩子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快乐的运用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