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出、讲解,感受千克和克。

第30页首先指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还在底注里介绍表示千克的符号“kg”。引出了学习内容“千克”。

接着讲解1千克。左边台秤上没有放物体,秤的指针指向“0”;右边台秤上放1袋红枣,秤的指针指向“1”。教材告诉学生:指针指着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在现实的情境里,联系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1千克。还通过在秤面上找2千克、3千克……,进一步体会几个1千克是几千克,为用秤称物重作了准备。

然后让学生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称、拎、数1千克大米和1千克鸡蛋,到商店里寻找重1千克的物品,都是体验1千克的活动。只有反复地称、拎、掂重约1千克的各种物体,用心感受,才会形成关于1千克的初步观念,并保存在经验系统中。

第33页首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不但引出了“克”,还让学生在“食品净含量135克”的图片中,产生认识1克的愿望。

接着观察天平的砝码,并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数数10克黄豆的粒数,体会1克很轻。

然后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1克是多重。知道有比1克轻的物体,也有比1克重的物体。尤其是比1枚2分硬币和1支直尺的重,体会1克。

3.发现进率、应用进率。

千克与克的进率是在计算、称重的活动中,通过推理得出的。取2袋盐,每袋重500克,算出它们一共重1000克;把两袋盐放到台秤上称重,是1千克。从1000克和1千克都是这两袋盐的重,得到1千克=1000克。由于上面的计算、称重和推理都是学生能够进行的,所以教材把进率留给学生发现。

把千克为单位的数量与克为单位的数量相互换算,能巩固进率。由于没有教学多位数的乘、除计算,只能应用整千数的知识进行换算思考。如2千克是2个1000克,等于2000克;5000克是5个1千克,等于5千克。

第36页第3题尽管思考和方法可以多样,但仍以单位换算为基本思路的。

4.通过估计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尤其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比较多。第32页第4题让学生理解4千克多一些是大约4千克、2千克少一些是大约2千克,为估算作准备。第37页第6题,先求得半杯橙汁的重,再估计大半杯橙汁、1杯橙汁的重。培养通过估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36页第4、5题都要通过计算解答。从此以后,可以让学生解决有关物重的实际问题了。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