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型 新授 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教材108页的例1,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积极尝试、主动交流,体验用集合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愉快。

重点、难点: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导入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

2. 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学生用画图来表示解释)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老师统计了三(1)班参加语数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出示表格)仔细观察这一个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2)根据刚才收集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多少人?

(3)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①8+9=17(人)

②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两个小组的人数总和为14人。

2.对,数出来一共有14人,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了今天的数学广角,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板书:数学广角)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椭圆,红色的椭圆表示语文小组,蓝色的椭圆表示数学小组,让学生将两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填入所在的小组中。

2.让学生找出哪些人既在语文组中又在数学组中?

学生回答:杨明、李芳和刘红三位同学。www.

3.再画两个相交的椭圆,一个椭圆上面写上“语文小组”,另一个写上“数学小组”。提问:谁上来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写上小组同学的名字?学生上台将名字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4.观察图,能观察出红色圆圈表示的是什么人数?蓝色的呢?中间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呢?

根据这幅图,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后,说出是怎么想的。

列出算式:8+9-3=14(人)

5.前面讨论时有同学的算法是8+9,为什么不赞同他的看法?

学生说想法。

6.小结: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大家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四、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题情境图: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