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成败,我们习惯于用识字量的多少来衡量。其实,成功的识字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教材只是编者、读者、教者之间的“文本”,我们的识字教学也要对教材灵活地使用。以前我们使用课本的时候,较少注意教材的整合利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在教师必须把教材动不得的观念改变,先放手让学生学,以学生的学习决定教法。

例如,《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操场上》都是跟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这样处理这个单元的教学:请学生拼读课文,划出生字,利用预习、同学讨论等方式,先把第一课的“—~十”还有“口、木、日、月、火、耳、电视、电话、水果”等字词解决。这些字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其表现欲。

教师还把课文的顺序打乱,根据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学校仍较陌生的具体情况,先教《操场上》一课,然后巧妙地让学生用1~3课的字词结合第4课的插图练习说话,学生说出“操场上有四个人拍皮球”“有三个小朋友在跑步”等句子。接下来教师才出示《在家里》的挂图,学生找自己熟悉的家具,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把认识的家具字词教给其他小朋友。结果,场面非常热烈,小朋友都争着上讲台。这个单元本来按进度要10~12个课时完成,教师这样处理后,只用了5个课时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而且教师通过以学定教,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这样更切合学生的需要,不仅让学生学会要求掌握的汉字,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初步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熏陶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不再坐等老师把生字教给自己,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