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更新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也将越来越高,对口头语言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就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孩子除了学校外,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张嘴就是土话,方言,有的学生会说方言,但不会用普通话表达;有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家长也只重视笔试成绩而不在意口头表达能力,导致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综上所述,我作为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先锋,要着力培养学生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誓将“口语交际”进行到底。

一、“口语交际”课──除了创设情境,更要进入情境

“情境性”是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重视创设生活情境。戴头饰,配音乐,演小品,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有时候常常准备得不亦悦乎,收效却不尽人意。表演者羞羞答答,观看者偷偷窃笑,“台词”干巴巴的,好像作汇报,没有突出交际性,作秀味很浓。在这学期上完“春天里的发现”这组课文后,在学生强烈要求下,我和孩子们一起去野外找春天。孩子们有的拿着风筝,有的带着照相机,唱着“春天在哪里”,他们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尽情拥抱着春天。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真真切切的。在这次的口语交际课中,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而且自主运用了所学知识,联系了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踊跃发言,而且相当精彩,现摘录几条如下: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放风筝,在草地上翻跟头,在柳树上荡秋千,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欢声笑语里。

2、粉红的桃花瓣是春天的嘴唇,黄黄的迎春花是春天的发簪,绿绿的草地是春天的地毯,兴高采烈的我们是春天的游人。

3、春天到了,小草起床了,她伸了伸懒腰,揉了揉眼睛,看看外面百花齐放,莺歌燕舞,高兴地笑了。

还有个学生引用了一句古诗:看着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呀。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话,我激动地反思:创设情境不如带领学生自然进入情境。说话也需要多一些“天然”,少一些“粉饰”。于是,我尽量在口语交际课上避免传统的课堂座位,避免师问生答的居高口吻,免去彬彬有礼的课前问好,直接进入情境。如第二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爱他人看看身边有没有人需要帮助,怎样帮助。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了,我故意迟到了几分钟,风风火火地走进教室,说:对不起,老师刚才接个电话。(稍停,)我心事重重地说:是王霞的爸爸打来的。她爸爸说,王霞不能在这里读书了,这里的老板辞了他,王霞又要跟着爸爸不知会在哪里落脚。这怎么办呢?(预先跟王霞商量好的) 王霞老家在贵州,跟着打工的父母几处辗转,这学期刚从宁波转来的,与同学们相处才两个多星期,王霞比同龄人懂事,勤奋,很讨人喜欢。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全班同学时,同学们潜在的同情心马上被调动起来,接下来我请学生讨论,怎样尽自己所能帮助王霞,留住王霞。以假作真的情境教学生说出真话,掏出真心。虽然事后我说明了真相,但同学们得到启发,留心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热情的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