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国产电子琴业已成为市场中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它在进口品牌的重重挤压下,为自己争得了不小的份额。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生产电子琴的厂家曾经创记录地达到114家之多。初期的产品是那种被成为簧片琴的电子琴,它的键盘是以簧片开关的方式来解决;音色是用模拟滤波器来产生;自动伴奏则依靠简单的脉冲信号来触发一个简单的鼓的发生器来实现。这种在现在看来即使作为玩具都嫌低档的电子琴,在但是却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热点,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有一件事实是:曾经有段时间,国产的华星牌电子琴在市内各大商场刮起了一股抢购风,使得商家频频向厂家告急。这是一件足以令华星人勾起美好回忆的往事!可惜从此以后这样的好事再也没有眷顾过电子琴。不过,这种轰轰烈烈的场面很快烟消云散。这些林林种种的厂家均无开发现在意义上的、由单片电脑主控的电子琴的能力,单靠簧片琴是无法存活的,而且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原则注定了只有其中的娇娇者能够生存下来。到今天为止,在诸多当时的电子琴生产厂家中,真正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唯独华星一家,其余的要么被淘汰,要么始终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而目前在市场上显现强劲势头的美得理电子琴,则实实在在是一位后起之秀,它与华星的发展轨迹刚好相反。

让我们来罗列一下真正对电子琴的市场有着或者曾经有过实在意义的几个公司的名字,它们是华星(上海)、得理(香港)、世辉(香港)、安达(广东)、嘉华(香港)。其中嘉华起步最早,却迅速衰弱,现在已不知所踪。安达经历多次分分合合,始终没有形成气候,电子琴只是它们现在偶尔为之的产品。世辉则分裂为SBS(在香港另起炉灶,以OEM方式制造玩具电子琴以供出口)、埃非尔(据说在上海崇明制造日用小家电)、渐华三家公司,其中渐华(MULTAK)在VCD设计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地位,而其MIDI VCD则可以看作是它在电子乐器领域的一个延伸,它已成长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家用电器开发公司。华星和得理则是在中国市场上与进口品牌形成对峙的两大国产品牌,它们值得我们关注,拙作将对其花费一番口舌。

华星的大名恐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产电子琴的代名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几乎占据了国产电子琴市场的半壁江山,尽管人们不难发现它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尽管它现在越来越受到来之美得理的强有力的挑战,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漠视它的存在,也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它对中国电子乐器所作出的贡献。

华星在开创初期,只不过是一家街道集体企业,但它现在已经成长为上海市黄浦区的明星企业,它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它的主打产品---电子琴。这个品牌的创始之初,华星并不具备电子琴软件的开发能力,它主要依靠世辉公司和得理公司为其提供主要芯片,其中,当时的世辉公司是它的主要供片商。在FM音源时期,它的代表作是H-616和H-818,其音源芯片是世辉公司开发的H-882。在 PCM音源时期,它的代表作是H-6000和H-6500,从产品本身来看,H-6500无疑是一款比较完整,而且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这两款产品的音源芯片是法国DREAM公司的9233和9407,产品的控制软件起初由世辉公司开发,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替代软件。在华星发展过程中,还采用过美国 ENSONIQ的音源芯片,但由于其复杂的电路结构,生产成本相应提高,而最终使华星放弃了这一方案,但在市场上,华星有一款电钢琴,是采用这一方案的唯一作品,它是个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90年代中期,华星立足于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支软件开发队伍,开始摆脱供片商的束缚,这使它形成集开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模式,从而具备了在国产电子琴中傲视群雄的低气。这听起来象是“蜀中无大将,寥化充先锋”,但对电子琴的现状而言,它不是典故,而是现实。

华星是YAMAHA的忠实追随者,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它始终笼罩在YAMAHA的阴影之下。华星产品的功能几乎是 YAMAHA的翻版,然而翻版是及其表面化的。YAMAHA的产品功能的运行是建立在一套精细、完备的规则上的,而相比之下华星产品的运行规则就显得粗陋、简单、有不少漏洞,它只是YAMAHA的一些表面模仿,而远远没有触及其精髓。一个产品的表面模仿和深入开发是两种层次的概念。

华星电子琴的音色基本上是向其供片上DREAM公司购买的,它本身不具音色制作能力。然而DREAM公司的芯片尽管有着不错的硬件品质,但由于它的芯片主要供应给多媒体和MIDI VCD的市场,而这类产品对音色的要求要比电子乐器低得多,而且DREAM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音色制作实力,它所作的音色与电子乐器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但它向客户提供一套音色制作系统。然而,由于华星没有自己的音色开发人员,使得它只能受制于供片商,形成自己的音色特点和概念。而且由于DREAM 公司自被ATMEL收购后,它的开发动力也日趋衰弱,使得华星不可避免受到牵制,这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华星应该明白: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音色,否则世界上就没有必要存在不同品牌、不同厂家、不同品味的钢琴、小提琴了。所谓GM标准只是一种音色序列标准,它并没有将音质作出规定,也没有可能作出规定。但正因为存在音质、品味的差异,而使得构建自己的音色概念成为可能,更何况音乐在发展,新的音色在不断产生,音色的制作是每一个电子乐器制造商必须去做的工作。 华星也没有自己固定的音乐人员,使得它的自动伴奏系统的音乐素材要么由下订单的外商提供,要么由一些不谙要点的、本身并不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元素的音乐人编写,或者干脆去欧洲购买一些二三流的货色,而这些千辛万苦收集来的音乐素材未必就适合于它的音乐和箱体,而华星又没有自行的调整能力,这样它的音乐品质当然就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音乐人员为其产品设计一套符合演奏需要的、细致自动伴奏运行规则,使得产品的音乐表现力大打折扣。华星也应该明白,如果没有音乐设计人员的深入研究,它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产品品味,也无法形成自己的音乐理念和风格,它的产品因而就没有灵魂。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