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语 文 课 堂 充 满 生 命 活 力

赵琴华

宜兴市南新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营造创新氛围,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要使学生毫不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具体做法的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并且不是站在讲台上听,而是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威者,而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会迸发而出。如:我在上《赤壁之战》一课时,当学生自读了“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一段时,我叫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并说说各人的心里话。一学生说:“我觉得士兵们很无辜!”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让其他同学说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最后,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曹军虽是战争的发动者,但士兵们是执行军令而已,他们的死是因为战争造成的,值得同情,只要人人热爱和平,天下才能太平!因为老师的倾听才有了这么自然的心灵对话与思想共鸣!

二、改变学习方式,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