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复习混合运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在学习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时,已经学习了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需要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两步式题。教材是从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综合算式,再借助实际问题中的事理和数量关系理解有关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这样教学学生在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同时也掌握了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设计教学时,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先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按顺序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依照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接着在辨析练习和对比练习中,进一步强调在做题之前应先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以保证计算的每一步都能正确。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 一盒牛奶9元 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 2×9÷6 2×9+6

第二类:40-6÷3 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 2×9+6

第四类:9÷(6÷2)

3、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只有加、减法和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调整到一起。

第一类: 40+9+6 2×9÷6

第二类:40-6÷3 2×9+6

第三类:9÷(6÷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分成这样的三类吗?

交流后明确:第一类的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二类的算式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第三类的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从左往右、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谈话: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混合运算”的重点内容,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本环节把计算复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把梳理知识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分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分类,系统地梳理运算顺序,不仅巩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而且培养了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收获。

二、巩固练习,强化方法。

1、基本练习:P109(5)。

过渡: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练一练下面这几题:P109(5)。

735÷15×6=49×6=294

800-600÷20=800-30=770

(704+258)÷37=962÷37=26

18×(537-488)=18×49=882

学生完成后汇报运算顺序,报出计算结果。

引导:你认为要又对又快地完成一道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交流后揭示:老师向你们推荐这样的四步曲: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想(想清运算顺序)、三算(细心计算)、四查(认真检查)。按照这样的四步曲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混合运算。(板书: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2、辨析练习:

引导反思:根据以上的四步曲,观察、分析我们以前作业中的错误,从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反思小结1:计算混合运算首先运算顺序不能错。

反思小结2:运算顺序对了,可也不能算错了,计算要步步为营。

反思小结3:列综合算式要注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一定要有特别通行证——“小括号”来帮忙。

点评:你们反思很到位,希望你们能用这些错误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使自己计算更准确!

3、对比练习:

(1)填<、>、=号。

提出要求:不计算请你比较出各题的大小。

480-180÷60 (480-180)÷60

98+2×30 (98+2)×30

960÷4×20 960÷(4×20)

157-69+31 157-(69+31)

学生独立作业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自己判断大小的想法。

引导:观察每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每组题目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由于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它们计算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问:关于第4题老师还有话想说,如果我想用等于号表示,那么前面的题目怎样改就行了?(生答:157-69-31)依据是什么?

(2)算一算、比一比。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第一小时卡车行了74千米,第二小时卡车行了83千米。这时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呢?

2、每6个羽毛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600个羽毛球要装多少盒?(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 =a÷(b×c)

提问:这里哪种计算更简便呢?

引导揭示:这里的混合运算,每题的数据相同,小括号也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计算结果却一样。运用这些规律还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简便计算。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直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26-174  387-(287+56)

540÷15÷6  270÷(9×5)

学生独立作业后汇报想法和计算结果。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练习的机会。基本练习,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辨析练习继续引导学生反省,用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教育他们,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而对比练习,意在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而两组对比题的反差也渗透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不仅强调了“算”,更是凸显了“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 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提出要求:现在聪明的你再想想办法,下面的题目你能帮小马虎解答吗?

小马虎在计算“80- ÷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的算法(80- )÷5=4,运用倒推的方法,求出“”表示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80- ÷5”,算出正确的结果。

【设计说明】这样的错误是部分学生刚学习时受原有定势思维影响而造成的,学生并不陌生,拿来也正好可以作为“错中求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渗透审题习惯的教育,另一方面正好可以彰显解决这道题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倒推的方法,有条有理地进行数学思考。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后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料链接]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第二级运算是第一级运算的高级运算,第一级运算是第二级运算的低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 );中括号,又称方括号,记作[ ];大括号,又称花括号,记作{ }。使用括号的时候,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