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死后,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日趋激烈,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简介:

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惠帝复位,由司马同专权辅政。永宁二年(302年)骠骑将军司马乂与司马颙等里应外合攻杀司马冏,司马乂掌握朝权。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与司马颖不满司马乂专权,借口其“论功不平”,联军进攻洛阳。司马颙任张方为都督,率精兵7万东进;司马颖也发兵20余万南下;司马乂麾下也不下数万人。交战各方兵力约在30万人以上,号称百万,为“八王之乱”以来军队集结最多的一次。双方大战数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杀司马乂,迎司马颖进占洛阳,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马越等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司马颙乘机出兵攻占洛阳,迫惠帝与司马颖迁都长安,独专朝政。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再度起兵,西攻长安,司马颙战败。次年六月,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不久,司马颙与司马颖相继被杀。十一月,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晋怀帝司马炽,至此,这场持续16年的西晋“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起因:

西晋惠帝在位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一个关键性的转捩点,甚至可以说是最终导致西晋灭亡的一个关键性原因。从整个事件的性质上看,是围绕着“皇统与皇位”这个中心而引起的西晋皇族内部的纠纷。而关於“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历年来在史学界众说纷纭。笔者从此次变乱发生之前的隐患着眼,认为其原因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本原因——晋武帝对士族的特别优待和分封诸宗室王的弊端

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因此,西晋在建国後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保护士族利益和巩固自身专制统治为前提而展开的。如九品中正制是保证士族世代为官的政治特权,而荫亲属制则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制定这些对士族优待的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士族对司马氏政权的有效支持。但晋武帝自己也认识到,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其强盛的阶级势力固然可以对巩固自己的统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势力不断扩大和膨胀,又会构成对司马氏政权的潜在威胁。晋武帝自己就是通过“禅代”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清楚阶级势力过於强大的危机,他担心自己“禅代”的故事被重演,再加上他认为曹魏之所以得不到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因此,基於这些原因和考虑,晋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为王。

晋武帝大封司马宗室子弟为王,其目的便是想造就一个能够藩屏帝室的皇族势力,用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因此赋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如裁撤州郡武备,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尤其是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这一点弊端最严重,因为一旦参与政务的宗室王利用自身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与出镇的藩王相勾结,势必会破坏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营机制和运行秩序,再加上有本王国自备军队作为的後防屏障,势必会引起整个局势的动荡,因此,从这些地方来看,晋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时,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没有重视宗室王的势力过於膨胀所造成的对中央政权的潜在威胁,给叛乱的发生早早埋下了隐患。

二、导火索——不“惠”的晋惠帝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的太子司马衷却是一个白痴。当时可供晋武帝选择的皇位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嫡长子司马衷,另一个是齐王司马攸。与司马衷这个白痴相比,齐王司马攸是一个既有才能,又在朝中有着很高威望的宗王,朝臣均认为其才干不在武帝之下,而晋武帝虽然也知道太子司马衷“弗克负荷”(《晋书》卷三《武帝纪》),但却最终选择了司马衷为储君,其个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於司马衷嫡长子的身份,“立长不立贤”;二是得到了外戚杨氏和司马衷的妻子贾南凤的极力拥戴。外戚杨氏和贾南凤都是大野心家,巴不得有这麽一个白痴皇帝即位,好把朝政大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後来,晋武帝不仅把辅政大臣这麽一个重要的位置既无能有专权的外戚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这个十足的庸才,而且把得到朝中大臣公认的既有威望,又有杰出的治国理政才能的齐王司马攸排除在辅政大臣之外,这样的局面势必会引起朝中大臣分派成系,从而引发朝政的混乱。在这种局势下,那些有野心的宗王很容易便产生了争夺皇位的想法,叛乱的发生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了。白痴皇帝司马衷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傀儡,毫无作用,虽然号称在位十六年,但实际上在他在位期间,不但没能好好治理父亲传留下来的天下,反而使朝廷中央的权威逐步减退乃至消失,并由此引发了各方面的矛盾,使得晋武帝在位期间为他保留下来的相对平衡的局势被打破,晋武帝把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江山传给这样一个人,实在是无异于自毁长城!

三、直接原因——贾后专权

在司马衷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晋武帝就替这个傻儿子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凤为太子妃。虽然武帝自己也知道贾充的这个女儿“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泰始七年》),但因为贾充一族是曾经拥戴自己登基的世家大族,武帝的目的是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来笼络贾充一党,以此作为太子日後登基的强援。但贾南凤不仅野心勃勃,而且心狠手辣,她的凶残暴戾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在成为了太子妃之後,她曾亲手杀死了数人,如明知太子之妾有孕在身,却以戟击之,使得胎儿与戟一同落地,其心肠之歹毒由此可见一斑。贾南凤和外戚杨氏力保住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後来晋武帝驾崩後,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贾南凤也由太子妃顺理成章地升为皇后。由於司马衷的白痴已经到了可以说是无药可救的地步,所以贾後便成了实际上的实行最高权力来发号施令者,并利用这样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逐步夺取了朝政大权。她以惠帝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实行女主专政,推行个人专制主义统治,使得整个国家纲纪败坏,法度松弛,西晋朝廷和政局被她搞得是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晋武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夺取天下,又辛辛苦苦开创的“太康盛世”这样的繁荣局面,在自己死後仅仅一年的时间不按被这个自己当初亲自选定的儿媳妇败坏殆尽。而在“八王之乱”爆发之初,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时,“废後”便是他们的口号,将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贾南凤。所以说,贾後独断把持中央朝政,实行个人专权统治,是引发 “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

所以,从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来看,西晋之所以爆发 “八王之乱”,从根源上说,首先是由西晋王朝建立的阶级基础——士族阶级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局限性来决定的,“士族门阀势力的恶性发展,为变乱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基础;分封食邑制度,使宗王有了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集聚军事力量的根据地;宗王出镇使宗王都督掌握了相当大的军权,是他们敢於发动变乱的军事基础;而晋武帝选嗣不当,给叛乱者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汤勤福《八王之乱爆发原因新探》,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而贾後推行的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不幸成为这整个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背景:

秦汉以来,中华大地上崛起又覆灭过十个一大统王朝,西晋厕身其列,不过它是最不讨后人喜欢的一个。

西晋承接三国乱世,但是人们还没来得及从消弥战乱的喜悦中回过神来,随即又落入另一个更大的乱世深渊。西晋覆灭得如此之快,兴衰转换如此之剧烈,让后人觉得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过渡乱世,设下镜花水月般繁华安逸的骗局,然后把人们引向灾难与死亡。

西晋皇帝谱系上传了四任,实质上是二世而亡。西晋从第二任皇帝开始就大权旁落,第三、第四任皇帝都是在天下大乱、国土沦丧的大背景之下仓皇登基,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自已的帝王生涯,然后又都在强敌围城、粮尽无援的绝境之下黯然出降,最后以俘虏的身份饱受侮辱,凄惨死去。

本来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些乱世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不可仰视的巨人。

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而且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而且还亡了天下。西晋末年,胡人的铁骑在中原大地上往来践踏,世居于此的华夏子孙在屠刀下呻吟号哭。西晋的都城,也就是东汉的都城洛阳,被匈奴人占领;不久之后,西汉的都城,那个号称有“百二雄关、金城千里”的天朝上都长安,也落入匈奴人的手中。胡人军队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径穿黄河流域,踏过淮河,史上第一次染指长江流域。

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了,世无陈汤霍去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宗王公心惊胆裂,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罔顾江北生灵涂炭家园尽毁。

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这已经无法计量,但是肯定数不胜数。

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

晋朝的第二任皇帝就是有名的晋惠帝司马衷,据传他是一个痴障。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已经不容易证实,但是很明显司马衷无法行使皇帝的职能。这个荒谬的现实诱发了那些觎觊权力者的野心,他们相互争夺嘶咬,丑陋血腥的一幕幕组合而成“八王之乱”。这场血腥的闹剧将持续十六年,贯穿晋惠帝一朝的始终。

一开始,这只是历朝历代都不鲜见的宫廷政变。受命辅政的外戚杨骏因为贪权独揽,引起了宗室的不满,试图参政的皇后贾氏因为受到杨骏的阻挠,也对杨骏充满怨恨。于是贾皇后就与宗室成员楚王司马玮等人联手发动政变,消灭杨氏,改立宗室元老汝南王司马亮为执政。但是没过多久,汝南王与楚王之间的矛盾激化,贾皇后在幕后推波助澜,先利用楚王杀死汝南王,随后又以“矫诏擅杀大臣”的罪名治楚王以死罪。

二王殒命之后,政权落入贾皇后手中,她重用名臣张华、裴頠来主持朝政,在贾、张、裴等人的努力之下,晋朝天下勉力维持了九年的和平。

可惜这和平是脆弱不堪的,九年之后贾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害死了被武帝寄以厚望的太子。宗室趁机发难,赵王司马伦与齐王司马冏发动兵变废黜并诛杀了贾皇后,赵王司马伦成为新的执政者。

“八王之乱”发展至此,依然没有离开宫廷政变的范畴,它发生在最高权力层,对于普通的晋朝百姓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是不久之后,权欲熏心的赵王司马伦逼迫惠帝禅让,自已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愚蠢的举动招来全天下的反对,赵王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篡臣贼子,一时间风起云涌,手握重兵的各地方都督纷纷起兵勤王,整个中原变成了战场。“八王之乱”从此由宫廷政变升级成为大规模的战争。

勤王讨伐赵王的主力是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在交战两个月牺牲了近十万士兵之后,他们攻入洛阳,处死了赵王,齐王成为新的执政。这是西晋历史上第一次地方势力战胜中枢,并且入主京城,齐王的成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八王之乱”彻底沦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齐王的执政时间并不长久,仅仅一年之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领着关中大军挥师东向,进攻洛阳讨伐齐王,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在腑肘之间发难,生擒齐王并将其杀死;长沙王成为新的执政,与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共同主持朝政;

这种共同理政的局面只维持了十个月,成都王嫌长沙王碍手碍脚,想除去而后快,同时河间王上次发兵讨伐齐王,却替长沙王做了嫁衣,心中也愤愤不平。于是成都王、河间王二王联手,从东西两个方向夹攻洛阳,成都王的军队被长沙王击退,河间王的军队则攻进了洛阳,长沙王被左右出卖,成为河间王的俘虏,最后长沙王被河间王手下的将领张方活活烧死。

长沙王死后,成都王在邺城遥控朝政。长沙王虽死,但是他在洛阳的势力并没有被肃清,长沙王的故将上官巳等联合对成都王不满的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挟持惠帝亲征邺城,讨伐成都王。东海王等人与成都王的军队在荡阴展开决战,成都王大胜,连皇帝都成为他的俘虏,失败了的东海王逃回自已的封地,谋图卷土重来。

擒获了皇帝的成都王并没有能够得意很久,东海王的兄长、镇守并州的东嬴公司马腾,联合镇守幽州的安北将军王浚进攻邺城。为了增加胜算,王浚向北方鲜卑借来凶残强悍的鲜卑骑兵,成都王抵抗不住二人的强劲攻势,只好放弃邺城,带着惠帝逃到洛阳。当时驻守洛阳的是张方,张方于是挟迫惠帝退入关内,成都王兵败被废黜,河间王成为执政。

八王之乱

张方强迫惠帝入关,给蛰伏的东海王提供了借口。东海王宣称“张方劫迁车驾”,与豫州范阳王司马虓、幽州的安北将军王浚、荆州的镇南大将军刘弘等人结盟,被推举为盟主,再次集结大军,进攻关中。

关东诸军来势凶猛连战皆捷,河间王大为恐慌,他杀张方向东海王谢罪,请求与东海王分陕而治,但是被东海王拒绝。最后,关东诸军攻破关中,占领长安,河间王单骑逃入太白山中,成都王则向南方逃窜,试图逃回封地成都国。成都王在途中被擒,被缢死在邺城;河间王在山中躲了几天,他的故将重新占领了长安,迎回河间王,但此时的河间王已是强弩之末,朝政大权尽数落入东海王的手中。

东海王让皇帝下诏,任命河间王为司徒,河间王日暮途穷,明知这可能是个陷阱,也只有起程去洛阳赴任。东海王的兄弟南阳王司马保派人半路截获河间王,将河间王及其三个儿子扼死在车中。

随着河间王的死亡,“八王之乱”落下了帷幕,东海王笑到了最后。但是东海王赢得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天下,持续的杀戮严重削弱了中枢的力量,激化了原本潜伏在社会表皮之下的各种矛盾。匈奴人刘渊在并州建立政权,羯人石勒往来纵横于兖、冀、豫、青、徐诸州,巴氐李氏割据了蜀中,流民充斥荆州、司州,叛臣陈敏在扬州发动叛乱。.....

天下无处不起硝烟,国家濒临土崩瓦解,紧随“八王之乱”而来的是永嘉乱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乱世之一,它开启了五胡乱华三百余年的分裂战乱之门。

八王传记:

司马玮,(271—291年)西晋宗室。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杨骏被杀,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乃使惠帝为诏,密令玮杀亮。贾皇后又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司马越(?~311年)西晋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讨杨骏有功,封于东海郡。永康初中书令。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怀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后帝亲理万机,越不悦,求出藩,镇许昌。继还洛阳,诬帝舅王延为乱,杀之,由此大失众望。后又请讨石勒,屯于项。越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加之当时经济破坏严重,动乱迭起,上下分崩离析,祸结弥深,遂忧惧成疾,卒于项。其部下欲还葬东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司马颖(279—306年)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为成都王。齐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颖在邺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其恃功骄奢,百度废弛,甚于同时。颖恐长沙王乂在京势大,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阳王司马幽颖于邺,遇械暴死?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诏夜赐颖死。

司马乂(276 —303年)晋武帝第6子。初封为长沙王。楚王司马玮被杀,乂因与玮为同母弟、而被贬为常山王,顷之,复归本国。乂见齐王司马冏专权,曾言于成都王司马颖,希望颖能维护先帝之业。及河间王司马颙将诛冏,传檄以乂为主帅,乂率左右,连战3日,终于斩同。颙本以乂弱冏强,希乂为同所擒,然后以乂为借口宣布四方共讨之。趁此废掉惠帝,立成都王颖,己为宰相,专制天下。但事与愿违,其计不果,乃暗使人袭乂,乂并诛之。颙、颖同伐京都,连战数月不休,乂斩获颖军六七万,久战粮乏,东海王司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杀。

司马冏(? 一302年)西晋宗室。父攸死,袭爵为齐王。初,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皇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同以位低不满,起兵诛伦,且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传檄天下。及伦被废,惠帝复即位,拜同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如司马懿辅魏故事。同辅政,沉于酒色,不入朝见,选举不均,惟宠亲信,海内失望,被长沙王乂所杀。

司马伦(?一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初封为安乐亭侯。司马炎称帝,封琅邪郡王,后改封于赵。为贾皇后所亲信,曾参与谋害愍怀太子,不久又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控制惠帝,独揽大权,一如司马懿辅魏故事。伦素庸下,不知书,无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淮南王允起兵讨之,被伦所灭。既而矫作禅让之诏,废掉惠帝,改元建始,滥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以至于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时齐王冏、河间王颙及成都王颖传檄讨伦,大战助余日,死者10万,伦败,被赐死。

司马亮(? 一291年)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失利,免官。不久,出监豫州诸军事。司马炎称帝,封扶风郡王,邑万户,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以亮为宗师,使其管理宗族事务。咸宁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几,迁太尉录尚书事。晋武帝卒,为杨骏所排斥,亮赴许昌避祸。及骏被诛,复录尚书事。贾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玮诬其有废立之谋,诏捕之,亮被乱兵所杀。

司马颙(?-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人。司马懿弟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王瑰子。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河间王。迁北中郎将,监邺城。元康九年(299年)为平西将军,镇长安。赵王伦篡位,乃举兵响应齐王冏讨伦,进位侍中,太尉。永宁二年(302年)底受密诏起兵讨冏,次年又与成都王颖合兵败长沙王乂,随后其部将张方劫惠帝及颖至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越被王浚推为盟主,欲率师迎惠帝还复旧都洛阳。三年正月,颙因刘乔兵败欲与东海王越讲和,但恐张方不从,遂使人杀之,送首级于东海王越请和,越不许,命宋胄等率鲜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锋祁弘连败颙军,入关。颙单骑逃入太白山。越以诏书征颙为司徒。但越弟南阳王模暗遣其将梁臣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途中杀颙,并其三子。

八王之乱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战乱始末:

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

过程简述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共同执掌,但贾南风对未能独揽政权不满意,串通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汝南王司马亮、元老大臣卫瓘

(胜)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

291年,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注: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

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

过程简述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对司马玮也很忌惮,以司马玮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独揽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楚王司马玮 岐盛

(胜)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裴楷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司马玮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亦想灭之。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

过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

过程简述

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结果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借杀太子的罪名,先废后杀贾南风。司马伦掌握大权,废司马衷称皇帝。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

(胜)赵王司马伦 孙秀

太子司马遹乃谢才人谢玫所生,太子与贾南风一向不和。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张华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认为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圣贤,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假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治国能力缺乏。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软禁于金墉城。

冏颙颖三王兵伐司马伦;冏迎衷复位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司马伦称帝之后人心不稳。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

赵王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担任大司马一职,辅政晋惠帝。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颙乂二王伐司马冏,司马乂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李含做假诏书给司马颙,要其兴兵讨伐司马冏。司马颙兴兵,假称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后,讨伐司马乂,结果司马乂战胜,司马冏一党灭亡。

翊军校尉李含到长安,诈称受到皇帝密诏,要河间王司马颙攻打司马冏。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为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乂,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冏。火烧司马冏府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冏党羽被灭。

颙颖二王伐司马乂;司马颖夺大权

过程简述

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夜捕获司马乂,司马乂被活活烧死。司马颖独揽政权,废太子成为皇太弟,但其作风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长沙王司马乂

(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 张方

司马颙眼见计谋未果,反被司马乂独揽政权,司马颙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不成。

太安二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连续战了几个月,司马乂胜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

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公元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送到金墉城。要晋惠帝重用司马越,去除司马乂的职位。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越与惠帝讨司马颖挫败;司马颙乘机进洛阳

过程简述

晋惠帝以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东海王司马越 刘琨、苟睎、成辅、上官巳

(胜)河间王司马颙 张方

(胜)成都王司马颖 东安王、崔旷、石超、

晋惠帝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左卫将军陈眕,刘琨、苟睎、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云集了10多万人。

司马颖大为惊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劝其不要,司马颖就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参军崔旷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到汤。

司马颖的两位弟弟司马匡与司马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师到来已经离散。

司马越信以为真,军队于是防备松懈。石超赶到荡阴,大败司马越军,晋惠帝被捕获。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司马颖兵败逃到洛阳,司马颙乘机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司马颖、王斌、公师籓、汲桑方

(胜)司马颙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

洛阳由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颖到长安,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越不受。

司马越兴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失势

过程简述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大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

305年(永兴二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的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司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司马颖被捕缢死;司马颙欲东山再起失败

过程简述

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普、司马廓、公师籓、马瞻、梁迈、苏众、牵秀

(胜)东海王司马越 梁柳、范阳王司马虓、刘弘、刘陶、冯嵩、刘舆、田微、裴暠、贾龛、贾疋、麋晃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

怀帝继立;司马越揽大权,八王之乱告终

过程简述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胜)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模、梁臣

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

编辑本段

战乱解析

曹魏集团残忍地从汉献帝手中夺过政权,司马氏又残忍地篡夺了曹魏的江山。你看,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常常以相同的备份在一个邮箱里打转转。

偃师市的枕头山下,是扑朔迷离的西晋皇陵,隐藏在玉米地里一望无际。田里是正在干活的农民,问他们是否知道下面有西晋皇陵,他们说:“管那些死人的事干啥!”

后人对西晋,有着一致的冷漠。

想当年,司马氏家族煊赫繁盛、人才济济、骏马如云、骑士如雨,却不过是昙花一现。

寂寞枕头山,白云空复多!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赋予皇族子弟权力,从而使皇室孤立。所以,他即位以后,共封了27个同姓王。

这27个王国,都拥有自己的军队,配备文武官员。晋武帝以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么多的同宗子弟,在国家有难的时刻,一定会支持皇室,江山就可以永固了。

他哪里知道,这反而种下了祸根。

他死后,历史没有按照他设计好的“活动桌面”来排列,而是乱了套、“黑了屏”。

首先,他选择的接班人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大傻瓜、闷葫芦。国家在他的手里运行了几年,已经是遍地饥馑了。

有一次,他听宫里的人议论:老百姓真可怜,都快饿死了,连一点点粮食都吃不上了……他听后很纳闷,赶紧走过去关切地问:那为什么不吃点肉粥呢?赶紧让百姓吃肉粥吧,吃了,就饿不死了!你听他这话,岂不是要气死一头牛。

还有一次,他到了郊外,听到蛤蟆呱呱乱叫,就问大臣:这些蛤蟆是在为公叫,还是为私叫?这句话,直叫后世人笑了一千多年。

皇帝既然这么傻,他手下的人就要显示自己的智慧了,于是,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目光都盯着皇位,彼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争夺战。

先是外戚杨家与贾家斗得死去活来,紧接着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八王”各有名号,其中有的人名字太怪,就不提他了,仅以名号来叙述其事。为便于各位了解司马氏集团的凶残,先交代一下“八王”的“出处”与归宿。

首先来看一下汝南王司马亮,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后被楚王司马玮杀了。这是侄孙杀了叔祖父。

再看楚王司马玮,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晋惠帝的老婆也就是贾南风所杀。这是嫂子杀叔叔。

还有赵王司马伦,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被他的哥哥梁王司马肜上表惠帝,被赐死。你看这些兄弟们,真不够哥们儿!

下面简述之:齐王,被长沙王所杀;长沙王,被河间王所杀;河间王,被其部将梁臣所杀;成都王,被范阳长史刘舆所杀……

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争权夺利的,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几乎每一个被杀者,死前都曾经杀过别人,当然后来又被别人所杀。

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作威作福的,都曾显赫一时,都曾骑在别人的头上拉屎撒尿,可到后来,又被别人当作玩偶耍来耍去。

先说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她借助皇族的势力灭了杨氏之后,就提拔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这两个人在朝中掌了权后,就开始争权。贾南风正好利用他们的不和,施了连环计,一举将这两个诸侯王杀掉了。

朝廷大权这时就掌握在贾氏一人手中了,她不可一世,只恨自己没生出一个儿子坐在皇位上。这个恶毒的女人,不但长得矮小丑陋,而且心肠特狠。她生怕将来大权旁落,又把魔爪伸向了太子。

这太子,原来是贾南风入宫前,当时的傻太子司马衷(后来的晋惠帝)与妃子谢才人所生,人挺聪明,很有前途。贾皇后对这个非己所生的太子耿耿于怀,就指使亲信诱惑太子废弃学业,吃喝玩乐,使其学坏。她一边趁机大造舆论,诋毁太子声誉;一边又假装怀孕,抱来自己妹妹的儿子,冒充是自己所生,以便将来立为太子。

到了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贾皇后选了吉日良辰,设下圈套将太子灌醉,诱使他抄录书法,这是事先准备好的欲夺皇位的反书。太子醉酒,恍惚中不知是计,因“写”了反书,被废掉了。

西晋王朝原本就已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像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而贾皇后废太子事件,就像一根导火索,引起了诸王的不满,整个朝廷大乱,一发而不可收拾,更残酷的斗争开始了。

最先点燃这根导火索的,是觊觎王位已久的赵王司马伦。

这赵王,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一直很活跃,他早早就招募了一批勇士、谋士,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见朝中一些大臣本来就恼恨贾氏专权,而贾后又设计废掉了太子,引起满朝非议,司马伦深知动手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与谋士孙秀想出“借刀杀人”之计。

他因势利导,打着为太子报仇、捍卫司马氏家族政权的旗号,联合齐王、梁王,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公然带兵冲进宫内,杀了贾南风及其所有亲信。

这样,晋惠帝司马衷又成了司马伦的傀儡。司马伦提拔孙秀为中书令,专管起草诏书,自己则以宰相自居,像曹操那样,演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接着,他把异己一一铲除,为登基称帝扫平障碍。

这样挨了一年,他便迫不及待了。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他逼迫晋惠帝司马衷交出玉玺,草拟了一道“禅让”伪诏,急急忙忙称帝了。

又是一次篡位!老百姓经常看到这种血腥政变,都习惯了,也懒得议论了。但这一次,他们看到了更可笑的一幕——“狗尾续貂”的闹剧上演了。

原来,司马伦为了收买人心,网罗党羽,开始狂封滥赏,上至诸侯下至仆人,只要有人举荐,只要承认他是皇帝,不用考察,也不用考试,就能升官晋爵。几天时间,被分封的官员就达数千人。

那时的官帽,都用貂尾装饰。由于司马伦封的官太多,貂尾不够用了,就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一时间,洛阳城内的狗纷纷被杀,狗尾巴满天飞,一翘一翘地在官帽上招摇,“狗尾续貂”的成语就这样诞生了!

但有些人是不服气的,心里恨透了赵王司马伦,也不承认他是皇帝,尤其是齐王,他决心把司马伦赶下皇位。不久,他发出了战斗檄文,公开讨伐司马伦,并很快得到了成都王、河间王的响应。

三王率领联军,在洛阳城外与司马伦的军队激战两个月,双方死伤近10万人。此次斗争以司马伦被杀而告终。

这一次讨伐行动是齐王挑的头。他掌握大权后,重新将白痴司马衷扶上皇位,他自命为大司马,独揽政权、兵权,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这又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长沙王举兵讨伐,打着护驾的旗号,在洛阳城内与齐王展开了三天三夜的血战,结果大司马(齐王)又成了刀下之鬼。

就这样打打杀杀,得势者都想凌驾于别人之上。这时,长沙王又将傻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这再次激起公愤,几个诸侯王又联合起来,发兵27万,开始了“八王之乱”中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在新一轮的争斗中,胜利者是成都王司马颍。他同样不接受教训,自任宰相,对朝廷上上下下进行了一番大清洗。杀光了异己之后,他留下一班人马控制京城,自己则离开洛阳,回到老巢邺城,拿着“遥控器”操纵朝廷。

可是,尚书令司马越又发脾气了。他本是东海王,他认为在新一轮的斗争中,自己的功劳不小,现在却要受司马颍的摆弄,心中很是不服。他利用大家对司马颍操控朝政的不满情绪,挟持白痴皇帝司马衷去邺城讨伐司马颍。

两军混战中,傻皇帝吓昏倒地,玉玺也丢了。司马颍的兵士找到傻皇帝后,将他抢回邺城。驻守幽州的刺史王浚不满司马颍抢走皇帝,联合鲜卑人和乌桓人攻打邺城。司马颍打不过“少数民族”骑兵,只好弃城逃跑。

后来又经过不少类似的争斗,司马颍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杀了。司马颍死后不久,一日司马衷在宫中吃饼,莫名其妙地身亡了——这个傻皇帝,一生都是别人手中的鼠标,被抓来抓去,屡被黑手所控。

晋惠帝司马衷死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西晋众多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八王”,在自相残杀中几近死光。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皇室自残事件,从公元291年开始,到公元307年结束,前后持续了16年,将封建统治者的腐败、贪婪、凶残、暴虐、阴险、奸诈的丑恶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

“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八王之乱”再现了曹操描写汉末战乱的场景:军民死亡几十万人,田地荒芜,洛阳城被毁,农民起义和民族反抗斗争加剧,西晋王朝终于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