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习作学生多数是心情紧张,"怕"字当头。课堂习作的重点是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交流的激情。为了使学生处于心理放松的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最敏锐,最活跃。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交流的激情。

上学期有节习作课是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事先安排两个喜欢表演的学生编排了一段小品,故事主要讲一个学生拿错同学的试卷回家,严厉的妈妈一看鲜红的“65”分,不分青红皂白就大打出手,在弄清真相后才破涕为笑。台上的表演惟妙惟肖,台下的掌声、笑声更是不绝于耳。当我再提出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写写这个故事,他们个个早已摩拳擦掌,而不是以前一提动笔写作文,就有人问:“老师,这次作文该怎么写?”有了情景的再现,我们要求学生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时也无须再花费太多力气,似乎一切均已水到渠成。这不,在我提出展示作品时,场面可是热闹非凡。

实际证明,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

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习作学习是个性化的行动,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习作不是被动的表达,而是表达的需要。